【学思践悟|十九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中国经济社会新发展
2017-11-10 17:51:15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蒋丽丽

  19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具体措施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基本法则。在农耕时代,这种法则的遵守和践行并没有太多难度,因为以农耕时代人类文明的力量来改变大自然,其实是非常弱小和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文明为特征的工业时代以后,特别是后工业时代文明的确立,大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使得人类改变社会自然形态的能力大大加强,这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社会工业文明高速发展的一个严重后遗症,即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和对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带来诸多威胁和困扰。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是一个全球问题,中国也概莫能外。

  说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十年前,更多的人可能首先会想到河流的污染、气候的异常以及地形地貌的改变,但很少有人会想到雾霾能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就在这十年间,横扫中国北方的冬季雾霾深深地加剧了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而中国政府对于这种变化和公众的担忧也及时作出回应——从最初的雾霾季应急处理机制的确立到改善空气质量的长效机制的确立,18大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雾霾问题上不但频出实招,而且有些做法和措施甚至可以说是“狠招”,比如对于一线城市在雾霾季不但有停工、限产等临时应急措施,而且逐步采取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的改造,腾笼换鸟,淘汰大批落后产能,新上项目的节能环保要求甚至比一些欧洲国家的企业还要高……

  不仅仅是在应对雾霾上中国政府部门在积极行动,措施坚决,而且在其他环保领域也重拳出击,如大力整治农村地区以及江河湖泊领域的水体污染。很多乡村早年上的一些养殖项目因为环保评估不合格而被关停,这虽然导致一些农户在养殖项目的产业发展上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但壮士断腕的决心既然已下,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只有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严到底,才能真正换来美丽乡村和活力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在农耕时代可能更多的是一句富有诗意的环保理念的阐述,但是在当今社会,无环保即无发展,已经成为严峻的现实。凡是环境保护恶劣的地方,必然不能聚拢人气;没有了人气,产业聚集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产业聚集,就谈不上什么“金山银山”。所以,在如此简单朴素的发展规律面前,现代人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用青山绿水换金山银山,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在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时候首先确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良好不仅仅是涉及到发展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涉及到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是否能“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现在作为世界经济体中规模和发展活力都非常强劲的国家,其发展速度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如何让这种发展速度优势转化为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健康、优质的发展“惯性动力”,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意愿能更顺利的实现,这需要中国先把生态环境的底子打好,这样才能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发展。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良好生态文明将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何禾)

首页 要闻 CRI聚焦 深度解读 图片报道 直播 视频报道 老外谈 外媒看 十九大时光 图解 CRI专稿 评论解读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