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云南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云南自贸区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俯身田地间 致力稻作“芯”
2022-12-06 08:56:32来源:云南日报编辑:张科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稻种保护与遗传改良研究团队——俯身田地间 致力稻作“芯”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俯身田地间 致力稻作“芯”_fororder_d6a

陆稻新品种“中科西陆51号”在文山市示范田间长势良好 供图

  聚焦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稻种保护与遗传改良研究团队针对我省以山区为主的地貌以及季节性干旱、水资源短缺对传统水稻生产的制约,培育了多个适应山区、缺水地区旱生环境下高产稳产的优质旱直播陆稻新品种,并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为山区、灌溉水资源匮乏地区粮食作物种植提供有力支撑。

  “旱直播陆稻是节水、节能、高效的稻作生产新模式,在我国西南山区、喀斯特地貌地区可推广面积超过2亿亩,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全国种植面积仅约500万亩。”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研究团队带头人徐鹏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粮食安全。团队一直致力于加快旱直播陆稻种质和栽培技术创新,让更多更好的陆稻新品种成为西南山区旱地主推品种,利用旱地拓展稻米生产空间,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粮食增收群众致富。

  研究团队与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系统收集评价我国西南,东南亚国家及南美洲2900余份陆稻资源,形成国内外最为广泛收集的陆稻种质资源库。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轮回选择、分子模块育种等技术创新,育成“云陆”“中科西陆”系列陆稻新品种7个,并先后通过云南省、海南省审定。其中,“云陆140”定向改良云南粳稻的陆生适应性,是我国第一个达标优质米标准的陆稻改良品种;“云陆142”聚合云南粳稻的耐冷性、野生稻的抗旱适应陆生等优点,突破了云南传统陆稻的种植区域,成为世界首个利用短舌野生稻育成的稻作新品种;“中科西陆4号”入选2022年中国种子大会南繁硅谷论坛“看禾选种”活动“10个热带地区值得推广的品种”,并成为滇西南山区、海南菜后陆稻主推品种。

  “目前,研究团队正加大陆稻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并因地制宜开展陆稻玉米间作、幼龄果树与陆稻间套作、水改旱陆稻种植等栽培技术创新,形成了适宜于山区、灌溉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陆稻栽培技术体系。”徐鹏介绍,通过推广,陆稻新品种因其主要依赖于自然降雨或少量灌溉,抗旱性、抗病性突出等优点得到种植农户的认可和欢迎。

  在我省沧源、耿马、澜沧、孟连等地,过去群众种植传统地方陆稻品种,平均亩产量不足150公斤。通过推广育成改良陆稻新品种,平均亩产达400公斤,极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勐醒村,研究团队推广旱直播陆稻新品种“中科玉毫”1500余亩,与传统水稻生产相比,实现节水70%、省工50%、化肥农药施用减少30%,综合增效超过50%,同时通过夏粮陆稻、冬季蔬菜的种植模式,有效缓解冬季蔬菜连作障碍,提高了当地土地综合收益。在昭通等冷凉乌蒙山区,长期以来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以玉米为主,口粮大米以外调为主,团队通过改良育成抗寒陆稻新品种,2022年依托中科院昆明分院对口帮扶项目,在镇雄县示范抗旱、耐寒旱直播陆稻新品种“中科西陆52号”200余亩,在百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情况下,示范品种仍获得300公斤左右的亩产量,为后续大面积生产应用、确保区域性粮食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2016年至2021年,研究团队育成的陆稻新品种在云南、海南两省累计推广应用216.26万亩,平均每亩增产74.6公斤,新增稻谷1.61亿公斤,新增产值4.13亿元。与省农科院合作推动3个陆稻新品种走出国门,分别获越南、缅甸陆稻新品种审定推广。目前,研究团队研究的后续品种平均单产达400公斤,品质达国标优质米标准,在旱生适应性、产量及品质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粮食安全,系于种质资源。我们科研育种人员将加快创新步伐,培育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稻优良品种,促进山区农业发展,为国家种业自给自足贡献力量。”徐鹏说。(云南日报记者 季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