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云南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云南自贸区
西双版纳:加强区域合作 共享绿色成果
2022-12-08 08:58:50来源:云南日报编辑:张科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西双版纳——加强区域合作 共享绿色成果

西双版纳:加强区域合作 共享绿色成果_fororder_b3

勐海古茶园

  本阶段会议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将负责“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作”边会的承办工作。边会分享亚洲象保护与救助、建立或实施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傣族竜山林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成效、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案例,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作,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促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实现。同时,西双版纳州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贡献。

  热带雨林人象和谐共生

  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西双版纳州境内保存着我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目前正积极探索亚洲象栖息地食源地修护工作,已开展修复8000余亩。西双版纳先后成立亚洲象保护协会和热带雨林基金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亚洲象保护工作。2009年,建成我国首个亚洲象种源繁育基地,填补了我国在亚洲象伤、病、遗弃孤儿的收容、救治、抚养等方面的空白,至今成功救助受伤、受困的野生亚洲象11头。

  为缓解人象冲突,西双版纳探索开展主动防范工作,建立了全国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从2011年起平均每年投入1418万元资金,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服务协议,在全国率先创立了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

  在积极做好境内的亚洲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西双版纳还积极开展中老跨境联合保护。自2009年12月9日起,中老双方共同在中老边境划定300万亩区域开展联合保护,为边境地区的亚洲象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已上升为政府层面的合作,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展示了我国各级政府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好形象。

  ABS项目成果丰硕

  2022年3月15日,在“全球环境基金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框架(ABS)项目结项会暨第七次指导委员会”会议上,西双版纳ABS项目终期评估获得了“高度满意”的评价。

  长期以来,由于各国生物遗传资源禀赋存在差异,缺乏公平和公正地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生物遗传资源被非正当地、不公平地获取和跨界转移利用,严重损害了生物遗传资源提供国的权益。1993年生效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确定了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生物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

  为了在中国建立实施ABS制度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防止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传统知识的丧失,2016年在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财政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开发了“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框架项目”。作为全国三个试点示范项目之一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试点示范项目,以西双版纳州石斛作为试点物种,以傣族民族医药作为试点传统知识,于当年4月开始实施,2022年3月结项。

  “西双版纳ABS项目为国家ABS制度的架构提供有效的现实案例,为探索、建立、实施ABS制度提供了‘西双版纳方案’,成果丰硕、经验可圈可点。”相关部门负责人评价说,项目的实施还探索建立地方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立法,极大地改进提升了西双版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古茶树资源保护渐入佳境

  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3万余亩的西双版纳州,历来重视古茶树保护工作。2011年颁布实施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并于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与之相配套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行政执法主体、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了政府领导、各部门协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茶树资源的格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古茶树资源保护体系,为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全州古茶园面积最大的勐海县通过实施立法保护和科学规划等行动,制定推广古茶园管理、采摘、养护技术规范,坚持并完善古茶树保护区、古茶树管护员制度,将古茶树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实行保护性采摘,加大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力度。

  “贺开古茶园作为勐海县古茶树保护的试点和示范园,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多年。”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加大综合技术管理力度,复壮古茶树的树势,管护范围逐年扩大,注重引导群众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不过度人为干预,利用贺开古茶园极佳的生态环境,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态链条。盘根虬枝的古茶树上有很多共生植物,苔藓、藤蔓、寄生兰科植物、螃蟹脚等,每棵茶树就是一个“植物王国”,植物微景观尽显生物多样性的和谐共生。(云南日报记者 戴振华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