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落子“六步棋” 加力守护西部生态
2025-02-19 15:47:20来源:中国甘肃网编辑:王奇英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甘快说】祁连山下是我家系列评⑥|落子“六步棋” 加力守护西部生态

  生态安全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甘肃在筑牢祁连山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成绩斐然。张掖林木覆盖率已达24.96%,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水系的56条内陆河河流水量趋向稳定,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武威市凉州区等地积极开展荒山绿化,营造碳汇林。同时,甘肃省构建了由“一库一图十二网九平台”组成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仅如此,甘肃率先推进林草碳汇开发,张掖成为西北地区首个林业和草原碳汇项目均开发成功的市州,逐步形成了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当前祁连山部分地区生态系统仍较为脆弱,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冰川退缩、水土流失、干旱加剧、草地退化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建立健全保护修复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确保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决策部署在甘肃深度扎根,加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需建立健全保护修复机制,破解难题。

  下好融合棋。科学规划产业,促进绿色融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统筹推进“能水粮地矿材”一体化节约利用。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合理把控放牧规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推广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提升草地生产力。发展舍饲养殖,减轻对天然草原的依赖。构建草原鼠害监测体系,定期监测鼠害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规范旅游开发,充分利用祁连山的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建立景区生态保护制度,明确管理机构责任,合理规划旅游设施建设,采用环保材料与技术,降低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加强设施运营管理。

  下好监测棋。聚焦气候变化,强化应对举措。建立冰川监测体系,定期监测祁连山西部冰川变化,为冰川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取保护措施,加强冰川周边生态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干扰,限制冰川旅游开发,推进周边植被恢复。开展冰川科学研究,深入探究冰川变化机理,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撑。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制度,统一调度水资源,保障合理分配利用。

  下好投入棋。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多元渠道。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监测评估等工作。整合各部门生态保护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安全合理使用。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产品交易等方式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推动相关法制化建设。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如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发行生态债券等。加大生态保护技术研发投入,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加强生态保护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生态保护项目,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加强与周边国家生态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生态问题。

  下好法治棋。完善监管体制,提升执法效能。明确各部门在生态保护中的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整合环保、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执法力量,组建生态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加强对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建立水土流失预警机制,健全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公正严格。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威慑力。制定生态保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绩效考核,结合“三抓三促”行动,梳理分解督察反馈问题,建立台账清单,实行常态化调度与领导包抓责任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下好宣传棋。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强化生态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与行为习惯,组织学生参与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监督与志愿服务,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下好管理棋。严格资源管理,规范开发秩序。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审批制度,加强对矿山企业监管,提高矿山开发准入门槛,确保企业具备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水平。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制定修复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评估矿产开发项目,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规划水电项目,充分考量生态环境因素,合理确定开发规模与布局,避免在生态敏感区建设。加强水电项目生态监管,建立监测体系,实时监测评估生态影响,推广绿色水电技术,提高水电开发生态效益。

  通过这“六步棋”,助力生态保护工作,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蒋兴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