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一段时期,无疑是在甘肃山丹同农村青年在一起的那些日子。”路易 · 艾黎在自传中的深情告白,如今在山丹大地绽放出新的光彩。6月25日,由中共张掖市委网信办主办,中国甘肃网、山丹县委宣传部承办的“路易 · 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培黎职业学院,揭秘这位国际友人如何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在河西走廊深处种下职业教育的火种,其精神历经八十载风雨依然蓬勃生长。
烽火岁月里的教育拓荒:从双石铺到山丹的千里迁徙
1939年,路易 · 艾黎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创办培黎工艺学校,以半工半读模式培养贫困子弟。1943年,因时局动荡,他与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一次河西之行,让山丹成为教育理想的新坐标。1944年12月,路易 · 艾黎与乔治 · 何克带领60余名学生,用马拉大车运载设备,历经1000多公里跋涉,将学校迁至山丹,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学校践行“缺什么就办什么专业”的务实理念,成立毛纺组纺线织布做校服,在四坝滩办农场解决粮食问题,纺纱、制革、造肥皂等生产小组应运而生,最终发展到近600名师生、20多个生产小组的规模。正是在此过程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理念破土而出,既教会学生用双手创造生存所需,更培育其以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越世纪的理念传承:从工艺学校到现代职教高地
1984年,路易 · 艾黎提议重建山丹培黎学校,1987年新校正式开学;2020年,培黎职业学院经教育部备案成立,实现大中专一体办学,让“手脑并用”的校训穿越时空,指引现代职教探索。
在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唐俊杰团队组装的语音遥控机器狗,正是将图纸转化为现实的生动实践;智能制造学院的实习车间里,学生们一半时间钻研理论,一半时间实操训练,用机床轰鸣声诠释“创造分析”的内涵。现代农业学院的马铃薯育种基地中,巴基斯坦留学生阿里侃与同学们在农田里上课,延续着路易 · 艾黎“田野耕耘自足”的教育基因。教师高晓萍坦言:“从办农场到建实训基地,我们传承的不仅是模式,更是让教育扎根生活的初心。”
信息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实习车间
马铃薯育种基地
国际化视野下的职教新篇:从山丹走向世界的人才摇篮
秉承路易 · 艾黎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培黎职业学院正成为中外技能交流的桥梁。现代农业学院的国际合作项目、跨文化的田间实践课堂,让“手脑并用”的理念突破地域边界。正如学院所坚持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育“会动手”的工匠,更要培养“能创造”的全球型人才。
从烽火中的马拉大车到现代化的实训车间,从祁连山下的工艺学校到辐射国际的职业学院,路易 · 艾黎的教育情怀在山丹完成了一场跨越世纪的接力。如今,“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校训仍在指引师生:当理论与实践握手,当传统与创新共鸣,职业教育的星火终将照亮更多青年的成才之路。(文/图 高亚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