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动展现学校扎根陇原、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丰硕成果,讲好新时代“甘农故事”,进一步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与美誉度,7月28日至29日,甘肃农业大学联合多家权威主流媒体,正式启动“专家院媒体记者行”大型专题调研采访活动。
甘肃农业大学“专家院”服务企业行动 摄影 魏婷婷
首站行程深入武威市凉州区。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宣传部部长丁晓阳与党委宣传部成员全程参与,带领记者深入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业专家院、武威功能性乳品产业专家院,实地探寻“专家院”如何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活动中,记者们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摩、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与驻点专家、基层农技人员、企业负责人等进行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感受甘农专家们“把脉”产业需求、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精神,亲眼见证农业科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田间企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亲耳聆听群众在甘农科技帮扶下增收致富的鲜活故事。
丁晓阳强调,专家院不仅是技术转化的“中继站”,更是乡村振兴人才库的“蓄水池”。学校应以此次“专家院媒体记者行”活动为契机,深度挖掘学校专家院携手地方企业农户等,共破技术瓶颈、共育产业硕果的鲜活案例,讲好新时代“甘农故事”,这不仅是为了记录成就,更是为了系统梳理和整合沉淀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与平台经验。
此次“专家院媒体记者行”活动,通过记者的实地探访与深度对话,生动展现了甘肃农业大学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显著成效,有力诠释了学校“顶天立地”的科研定位、“躬耕陇原”的奉献精神以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鲜明导向。下一步,甘肃农业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联合权威媒体,持续聚焦各专家院的建设发展与成果转化动态,精心打造系列深度报道。通过深入挖掘产学研合作中的典型案例、突破性技术和产业带动故事,借助中央及地方宣传平台的强大影响力,多维度、立体化呈现甘肃农业大学作为科技兴农桥头堡、乡村振兴排头兵的积极作为与卓越贡献,让新时代的“甘农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入人心。
据介绍,目前甘肃农业大学有专家院40个。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业专家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技术核心,联合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地方企业共建试验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科技小院,累计实施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涵盖优势林果种质创新、盐碱地适生葡萄种质挖掘、酿酒葡萄抗寒品种选育等关键领域,荣获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同时,学校通过“首席专家+驻院研究生+一线技术员”模式,直接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带动产区农户年均增收11.4%。
日常数据测量 摄影 魏婷婷
调研团队了解企业发展情况 摄影 魏婷婷
武威功能性乳品产业专家院以高原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为载体,瞄准乳制品精深加工“卡脖子”难题,与甘肃农业大学共建创新联合体。校企联合攻克牦牛乳蛋白功能性产品、凝乳酶酪蛋白等关键技术,转化专利27项,开发酪蛋白琥珀酸铁等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推动企业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7268万元,预计2025年产值突破1亿元。校企协同的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全链条路径,成为甘肃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范式。(文 甘肃农业大学)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