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张掖市民乐县产业振兴的标杆区域,近年来,南丰镇依托资源禀赋,以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与小杂粮精深加工为双引擎,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的乡村振兴之路。2024年,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杂粮加工带动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赋能 中药材产业全链升级
南丰镇立足土地资源充裕、气候适宜、药材资源丰富等优势,构建研、种、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全镇建成33个千亩以上标准化基地,70多个500亩以上连片基地,主产板蓝根、黄芪、当归等28种道地药材,有效成分超药典标准,年产量稳居全省前列。
中医药材 摄影 赵秀娟
科技支撑已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当地联合科研机构推广17项新技术,使全产业链科技贡献率达到63%。在加工环节,培育了诚泰药业等6家企业及12户初加工作坊,年加工能力超6万吨,并在陇西等地设立13个直销窗口,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国内成都、广西等地。
三措并举 小杂粮激活共富新空间
作为南丰镇产业融合的典范,炒面庄村紧抓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通过“积累生态资本、壮大产业资本、用活旅游资本”三措并举,推动杂粮产业提质增效。2025年初,该村有机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启动建设,在原有粮油加工作坊基础上升级生产线,重点发展杂粮精深加工,推动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氐池”青稞炒面 摄影 赵秀娟
此外,该村注册“氐池”商标并申报“甘味”品牌体系,通过电商直播、定制包装等创新营销,产品成功打入上海、广州等城市。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农户收益显著增长。
融合赋能 拓展产业价值边界
南丰镇推动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激活多元价值。依托城北民俗村等景点开发“观药景、品药膳”健康旅游线路,延伸中医药产业链;炒面庄村则结合扁都口景区客流展销特色杂粮,形成“种植、加工、文旅”生态圈。三产联动模式如中药材科普基地吸引研学、杂粮加工园开发挂面等衍生品,实现“一产接二连三”。
南丰镇的实践印证,立足资源禀赋、贯通产业链条、激活多元价值,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这片高原沃土正以产业振兴为笔,书写“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时代答卷。(文 曹宏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