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临夏永靖: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
2025-08-06 18:03: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魏寒冰

  两根绣花针,绣出幸福门。在临夏永靖王台镇福台新村,一场由妇女们主导的创业梦正凭借着手中的绣花针逐渐实现。起初,她们从大山深处搬迁至此,因如何生计,愁容不断;如今,一间间明亮的刺绣商铺里,五彩丝线在妇女们指尖轻盈舞动,祖传的刺绣技艺,不再是压箱底的记忆,而成了她们开启新生活、编织致富梦的“金钥匙”,为福台新村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发展新画卷。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4

妇女刺绣展示

  清晨的村子里,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新楼房格外引人注目,偶尔传来几声鸟叫声,为这片宁静的村落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烟火气。

  走进王台绣花店,任尕法正端坐于铺柜前,指尖捻起嫣红的丝线,灵巧地穿过针孔,上下翻飞间,一片片饱满的牡丹花瓣便“种”了出来,她的嘴角噙着满足的笑意。

  店内,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绣品,枕巾上花朵摇曳生姿,背盖上图案讲述故事,鞋垫针脚细密扎实,手工布鞋、编织品各具特色。一件成品,需耗费任尕法近5天的心血。从设计图样、选配丝线到飞针走线,她亲力亲为,视若珍宝。牡丹寓意富贵,百合象征高洁,石榴祈愿多子,苹果花代表平安……每一针一线,都绣进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6

任尕法刺绣展示

  任尕法说:“ 我特别喜欢绣花,以前在老家种地又看孩子,没办法绣花,现在搬到福台新村,我就开始了绣花,把我妈妈传给我的手艺传承下去,现在生意不错,家也能顾上,我很满足。”

  任尕法是村里刺绣手艺的佼佼者,丈夫在外务工,家里3个孩子。自从搬到福台新村后,任尕法决定把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利用起来,她精心选址、装修店面,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开店5个月,任尕法将祖传手艺变成了事业,将自己的梦想一点点地融入到这个小小的绣花店里。

  几步之遥的石榴花开绣花店,则是另一番景象。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四壁挂满绣品,件件如艺术品。店主张阿麦正站在直播架前,手持热销的牡丹绣花被盖,展示着绣品的精美细节,直播间点赞刷屏,询价不断。张阿在麦脸上洋溢着对传统手艺的自豪与创业的喜悦。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8

石榴花开绣花店

  石榴花开刺绣店店主张阿在麦说:“以前我青海格尔木开店离家乡远,自从福台新村建起来以后,我就回到了家乡,自己开了店铺,现在通过直播带货和亲朋好友的介绍,我的生意还不错,我挺开心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张阿麦担心这门手艺会在自己这一代失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手工刺绣逐渐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张阿在麦抓住了这个机会,不仅将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了绣花艺术。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11

店主张阿在麦直播

  如今,石榴花开绣花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张阿在麦的直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离不开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让这朵“石榴花”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得更加绚烂。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12

店主张阿在麦刺绣展示

  几年前,搬进敞亮楼房的任尕法和张阿在麦,离开熟悉的大山,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寻找新生计的挑战,心里满是对新生活的迷茫。转机,藏在那熟悉的针线筐里。源于骨子里对手艺的执着和对新生活的渴望,她们翻出老一辈留下的花样,拾起了被遗忘的绣花针。起初,针脚歪斜,拆了绣,绣了拆,手指常被扎破。但她们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地琢磨、练习。光守着老样子不行,妇女们开始创新,尝试更复杂的图案,融合现代审美,设计出时尚的枕巾、被套。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13

刺绣成品展示

从“愁容”到“笑颜”:福台新村搬迁妇女的指尖“致富经”_fororder_14

枕巾被套刺绣成品展示

  当创业的星火心头点燃,政府的“及时雨”也精准滴灌,为鼓励搬迁妇女创业,符合条件的商铺可得创业补助。希望的曙光,穿透了迷茫的愁云,让她们有底气开商铺自己挣钱。

  在福台新村,任尕法、张阿在麦的故事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搬迁妇女,用手中的绣花针,绣出了自信,绣富了家庭。这方小小的刺绣天地,已汇聚成一股强劲的产业力量。富有地域特色的绣品不仅走俏当地集市,更借力电商飞向全国。产业的繁荣,为新村注入澎湃动力,发展潜力显现,吸引着游子返乡创业,也为村庄带来新活力与新创意。

  一根根穿梭的丝线,如同希望的纽带,连接着厚重的传统与光明的未来,让这个易地搬迁的新村充满了无限生机与可能。(文/图 马秀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