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支撑。8月16日的《感知生态之变》,我们一起去看绿色生产力如何改变生产和生活。
在贵州海拔近2000米的盘山路上,乔绪军正小心翼翼地运送着100多米的风电叶片。
乔绪军所在车队运输装备上的高精度定位系统感知着过去十年风电建设位置的变化。2015年时,他们只能从三个制造基地出发,全年仅有14条线路。2022年开始,在山区、沿海和三北地区逐渐新增了8个基地,车队也开始频繁地驶向更远的地方。现在,近四成的车辆出现在了新疆和内蒙古等地。
万米高空感知着这些地区的改变。在库布齐沙漠,2022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现在长出了一片片“蓝色海洋”。在甘肃,3万面镜子点亮了这片荒漠,它们可以帮助存储起热量,让光伏也能实现全天发电。党的十八大以来,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25倍,2025年,已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我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占全球比重在过去十年间从四分之一提升至三分之一。
如今,绿色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着千行百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露天煤矿,3000多个传感器正实时感知着这里细微的变化。为了保证开采时不会对山体造成影响,边坡雷达实现了对山体形变的毫米级监测,噪声监测仪则敏锐捕捉着环境中的声音。持续十年的声音监测数据显示,矿山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2015年时,这里几乎只有柴油车的轰鸣声;2025年,100辆电动无人矿卡的出现让噪声不断降低,而随着矿山生态的修复,还出现了天鹅和狐狸等野生动物的叫声。
像这样的绿色矿山在中国已经有近5000家。而遍布各地的6000多家绿色工厂更是支撑了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制造业产值。
绿色生产力正在重塑着中国山河。2015年的京沪高速第一次出现了覆盖全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到了2024年,几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被覆盖。与之同步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60多倍。不仅如此,如今全球海上近八成的绿色船舶、全球一半的氢燃料电池都来自中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11万亿元。绿色生产力不仅仅改善着生态和环境,更在推动着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