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微风轻拂过岷县迭藏河面,荡起粼粼波光,与两岸叠翠的绿意交相辉映。步道上,晨练的市民或悠闲漫步,或舒展太极。“这两年,河水清了,草绿了,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每天来这儿锻炼,心里头格外敞亮!”正在晨练的梁奶奶的感慨,是岷县河湖治理成效最生动的注脚。
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与水源涵养地,岷县境内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22条常年流水河纵横交错,集水面积达3578平方公里。其中,洮河穿境83.5公里,是滋养沿岸百姓的“母亲河”。
岷县洮河十里段风貌
近年来,岷县坚持把落实“河湖长制”作为河湖保护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推动河流治理从“单兵作战”迈向“协同共治”,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生态宜居的亮丽底色。
三级体系织密治理网 联动机制破难题
“河湖治理,制度是根本。”岷县将构建完善的河湖长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架构,实现全县河流、沟渠、水库等水域管护全覆盖。
“县级河长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全县520名河湖长履职尽责,巡查河道水质、岸线环境、排污口、垃圾堆放等情况,及时发现水质污染、侵占河湖岸线、非法采砂等问题,记录问题并上报至河长制信息平台,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治理,河长监督整改进度,直至问题解决。”岷县河道管护站站长李雄强介绍。截至目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9.19万次,推动解决河湖“四乱”问题338个。为打破治理局限,岷县还通过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推动水务部门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协作联动,以法治手段护航河湖领域突出问题。
科技赋能提质效 全民参与聚合力
“以前巡河全靠脚力,有些偏远河段一周都走不完;现在有了智慧平台,方便多了。”岷县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提升治理精准度,岷县投入专项资金,在27条主要河流布设143套高清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
该平台的智能识别系统可自动对水面漂浮物、河道内非法偷采等进行精准甄别、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后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同时,岷县探索“河长+群管”模式,组织乡村社干部、沿线群众成立河湖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河道志愿服务活动18次。聘请“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等114名社会监督员,对河湖“四乱”问题进行监督,形成了强大的河湖管理合力。
生态修复促振兴 多元施策守安澜
“不仅要让河水清,更要让两岸美”。岷县以河湖项目化治理为抓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深入推进河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完成岷县迭藏河防洪及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岷县纳纳河流域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洮河梅川段防洪河堤工程等工程;打造西江镇浦洞村、维新镇马莲滩村等水美乡村示范点建设,逐步实现“水润城乡”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岷县洮河西寨段风貌
岷县健全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制、汛期全员值班制。投资209万元升级改造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了预警精准度。近年来,累计应对强降雨天气60余次,发布预警短信600次、13.8万条,保障了河道行洪安全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的岷县,洮河碧波荡漾,迭藏河绿意盎然,一条条河流如同翡翠项链,串联起城乡如画的美景。下一步,岷县将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让河湖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互促共进,使黄河上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愈发绚丽。(文/图 隆红霞 郎佐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