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嘉峪关:以“税”为擎 驱动制造业“智”胜未来
2025-09-12 17:25: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嘉峪关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景象。绿色智能改造项目高效运转,600万吨氧化铝项目一期顺利试产,精密设备正发往省外焦化企业......这座西北工业城市,正以坚实的产业升级步伐,展现着制造业的蓬勃韧性与无限活力。这也是嘉峪关市税务局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护航企业合规经营,为制造业提供坚实保障、注入稳定力量的真实写照。

  精准“施肥” 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走进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储运部嘉东料场绿色智能化改造项目现场,智能刮板机精准作业,全系统自动化控制将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这场投入超17亿元的绿色转型,背后是税费优惠的持续赋能。

  “从环境保护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到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我们都能在电子税务局收到税务部门的精准推送,并得到详细解读。”公司财务人员张学鹏表示,“仅2024年,公司享受环保税优惠减免额就达300余万元。”嘉峪关市税务局“强基工程”构建的政策精准滴灌机制,正有效支撑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步伐。

嘉峪关:以“税”为擎 驱动制造业“智”胜未来_fororder_640

税务人员为企业财务人员做政策专题辅导

  民营企业嘉峪关市长城望宇炉业有限责任公司先进的陶瓷焊补、喷补技术,实现了在1200摄氏度高温下,对炼焦焦炉破损部位直接“焊接”,其技术研发创新之路也离不开税收支持。嘉峪关市税务局“专精特新”服务专班针对企业技术攻坚、设备外销中的税收需求定制方案。企业财务人员杨琳说:“税务人员指导研发费用归集,帮助我们合规享受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近三年我们加计扣除额年均近40万元。”税收杠杆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循环“护航” “环保包袱”转化为“经济增量”

  在甘肃润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固废处理基地,大块的钢渣经破碎、磁选、研磨等工序蜕变为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原本呛鼻的除尘灰摇身变成轻质隔墙板的核心原料,连含有重金属的危险废物也在专业处置线中完成无害化处理,转化为可再利用的工业辅料。这条循环经济链的畅通,得益于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的有力支持。

  “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以及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减按15%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提升了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财务人员王睿介绍道:“2024年公司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减计收入达百万元,税务部门通过比对固废处理量与收入申报数据,提示我们完善台账,确保政策适用无偏差,反哺了企业技术研发。”

  水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同样税惠“涌动”。嘉峪关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中水深度处理项目通过先进技术提升水资源效能,环保专用设备所得税抵免政策为其降本增效助力添翼。2024年专用设备可抵免税额超30万元。嘉峪关市税务局在电子税务局中对循环经济项目退税实行“报退合一、自动预审”,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环保包袱”真正转化为了“经济增量”。

  服务“筑基” 主动合规内化为企业核心管理能力

  甘肃嘉唐铝业有限公司“嘉唐铝业600万吨氧化铝项目”建设现场电焊火光四溅,新厂房拔地而起,工程车辆穿梭不息。这个省市级重点工程的快速推进,凝结着税务部门“强基工程”锻造的服务效能。“从立项到试产,税务项目服务团队全程护航。施工设备抵扣、企业所得税申报预填等都有专人指导,‘线上+线下’即时答疑辅导模式,让企业财务人员少走了弯路。”项目负责人李章宏赞叹道。

  嘉峪关市税务局借力大数据监测功能,探索建立制造业企业分级预警机制,为企业实现风险早识别、早化解提供服务保障。公司财务负责人邸云龙表示:“税务人员提示我们规范工程发票备注信息,避免了后期抵扣风险。同时辅导我们进一步完善财税内控制度,帮助企业走好合规经营之路。”

  从酒钢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循环实践,到宏晟电热的新能源转型探索,从嘉东料场的智能化升级,到氧化铝项目的全链布局,税收部门将持续优化“政策+服务+监管”模式,为嘉峪关制造业的转型发展注入持续动能,驱动制造业“智”胜未来。(文/图 毕童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