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相约敦煌——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千年文化焕新彩——敦煌市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近年来,敦煌市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深挖厚重文化底蕴,打响“人类敦煌 心向往之”品牌,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走进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连绵起伏的沙丘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宛如金色巨龙横卧。游客骑骆驼沿沙路前行,清脆驼铃声在大漠回荡,恍若穿越古丝绸之路繁华商道。“大漠风光和独特体验让我流连忘返。”福建游客李铭兴奋地说。
夜幕降临,月牙泉畔灯光璀璨,鸣沙山上座无隙地。万人星空演唱会活动激情上演,数万名游客挥舞荧光棒随节奏摇摆、歌唱,尽情狂欢。“有沙海和星光为伴,享受视听盛宴,敦煌给了我太多惊喜。”四川游客罗妍妍激动不已。
如今,敦煌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更多人走进剧场看敦煌主题演出,或在研学馆临摹壁画、制作泥塑,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
为推动文化活化利用,敦煌将敦煌文化元素融入文艺创作,打造《敦煌盛典》《又见敦煌》《千手千眼》《乐动敦煌》四台剧目,多维度诠释敦煌历史与文化,被网友称为“去敦煌必看的四大演艺”。2024年,四台剧目演出超2000场次,吸引110余万名游客共赴文化之约。刚刚过去的暑期,《又见敦煌》一票难求,《乐动敦煌》场场爆满。
“我们会根据客流加场,并在剧场及周边市集设互动体验区,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敦煌文化。”《乐动敦煌》工作人员王琦说。
作为“东方艺术宝库”,莫高窟是敦煌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撑,洞窟内精美的壁画与栩栩如生的彩塑,诉说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丰富想象。为让游客更好地了解莫高窟文化,敦煌研究院采用“实体洞窟+数字敦煌”游览模式。在“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游客戴VR眼镜,“走进”洞窟,零距离观赏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与细节,还能飞越云端奏响“天乐”,沉浸式参与壁画故事情节。
“针对年轻人多元文化体验需求,‘寻境敦煌’打造了‘游前线上学知识、游中VR沉浸式体验、游后获纪念视频’的完整服务模式。”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馆员韩雪介绍,这一升级体验为文博数字化、文旅创新开辟新场景。
文创开发方面同样成果丰硕。敦煌市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灵感,推出印有敦煌壁画的笔记本、飞天飘带的帆布包、复刻壁画纹样的金属书签,以及萌态可掬的“反弹琵琶”玩偶等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深受游客喜爱。
升级改造后的敦煌夜市,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夜市融入大量敦煌壁画、丝路文化元素,一街一景皆故事,智能灯光将其装点得美轮美奂,特色节目在各演艺点轮番上演。游客们品尝驴肉黄面、红柳烤肉等美食,挑选纪念品,感受敦煌夜生活魅力。
“敦煌夜市热闹非凡,美食诱人、文化氛围浓厚,逛夜市就像读一本敦煌历史文化书。”陕西游客孙富邦赞不绝口。
文旅融合不仅为游客带来多元体验,同时推动了敦煌经济发展。近年来,敦煌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百万人次,2024年,接待游客2092万人次,旅游花费174亿元,文旅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敦煌知名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敦煌游览。
从古老莫高窟到神奇鸣沙山月牙泉,从精彩文化演艺到匠心文创产品,敦煌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的实践,让千年文化焕发新光彩。(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