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岷县,被青藏高原与西秦岭环抱的“中国当归之乡”,凭借独特高寒阴湿气候孕育出享誉世界的“岷归”。这里65%的农户投身当归产业,中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近年来,岷县以科研为锚点,构建从种质守护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支撑体系,让这味千年药材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以科研为锚点选育岷县优质当归品种
种质守护:筑牢“岷归”优质基因根基
野生当归是“岷归”育种的天然基因库,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是解决栽培品种退化、提升“岷归”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为破解资源退化难题,岷县早已启动种质资源保护行动,目前已建成1处野生当归种质资源保护区、1500亩野生药材保护驯化基地,在30余亩种质资源圃中保存试验品种168个,成功保护72个中药材品种。
“我们收集野生当归种子,系统开展驯化繁育工作。”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室职员常坚强介绍,团队总结出野生当归从种子、栽培、成药到结籽的全过程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借助野生当归抗逆性强的特性,研究院为岷县优质当归新品种选育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让“岷归”的优质基因得以代代传承。
技术攻关:打通产业发展 “堵点难点”
在守护种质资源的同时,岷县聚焦“岷归”栽培端的技术痛点,针对种质退化、抗逆性弱、抽薹率高三大制约产业发展瓶颈,开展定向技术攻关。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主动联合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融合传统选育法与基因组学挖掘等现代技术,全力推进当归新品种选育,相关技术探索已与全县6.6万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形成联动,为“岷归”种植打造从基因到土壤的全周期保障体系。
科研的严谨性离不开专业检测的支撑。2020年,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实验室成功拿到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出具的数据在全国范围内均获认可。依托这一资质,研究院已完成全县18个乡镇当归质量普查,系统对比省内外产区品质差异,建立起详实的“岷归”品质数据库。
“检验检测工作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党组成员、质量检测室主任季贵文表示,一是为全县中医药经营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提供检测服务;二是作为全国唯一的当归专业科研机构,开展跨区域当归质量差异性研究,为产业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对原材料农残、重金属残留进行检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实验室正全力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

研究团队为岷县优质当归品种选育做实验积累数据
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升级
科研的价值最终要落地到产业发展中。在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与岷县一棵好归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签约仪式上,公司总经理何小红难掩兴奋。根据协议,研究院研发的当归头片、冻干片、当归红糖等新产品,正式交由企业量产。这种“研发+生产+销售”的合作模式,成为岷县科研成果转化的典型样本,也推动“岷归”产业从单纯的原料出售,向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转型。
“有了当归研究院的技术背书,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何小红说,借助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企业不仅拓展了产品线,还能更有信心地将“岷归”产品推出岷县、销往全国。
从种质资源保护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科技已深度融入“岷归”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如今,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岷归”,正在持续的科研投入推动下,向国际知名品牌迈进。在这片“千年药乡”的沃土上,科研力量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共振,正让千年“岷归”的香气飘得更远,也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文/图 柴增辉 隆红霞 邓翠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