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浪潮中,不少农村学生纷纷选择进城求学,众多乡村学校因此面临生源流失的困境。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金川区双湾中学,作为一所承载着乡土育人使命的农村学校,曾培育出一代代扎根乡土、奔赴远方的学子,但也未能避开生源流失这一挑战。
如今,这所乡村学校的转机悄然到来。随着中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金昌市整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落地见效,双湾中学重新吸引了家长与学生的目光。目前在校的184名学生中,四分之一来自市区,不少曾进城就读的学生主动回流。这份“逆袭”的背后,是校园里看得见的成长蜕变,更是摸得着的安心保障。
体育育人 让运动成为成长的底色
早上七点十分,学生们便在老师带领下晨跑,唤醒活力。上午大课间,体育教师柴婷在排球场上指导校队训练,队员们跳跃、拦网、扣杀一气呵成, 这支曾斩获全区联赛冠军、代表金昌市征战甘肃省运会的队伍,是学校体育育人的亮眼成果。而周边场地里,其他学生也在分组练习垫球、传球,作为特色项目的排球教学已实现全员覆盖,校园里随处可见切磋球技的身影。

排球教学
除了晨跑,夕跑也是雷打不动的 “必修课”,再加上下午4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在校的184名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均达3个小时。
扎实的体育训练结出了硕果。期中、期末考试中,全校学生3公里集体长跑全部合格,班级最佳纪录定格在14分25秒;2024年中考,该校体育成绩位居全区第一。“如今,体育早已成为培育意志、塑造人格的载体,更是化解矛盾的‘良方’。”体育老师柴婷感慨道。
思政铸魂 让“乡土味儿”滋养家国情怀
早上七点半,双湾中学九年级(2)班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开展“黄金五分钟”思政教育课。这段以“读法律+以案说法”为主题的课堂,让枯燥条文变得鲜活生动。其围绕“悟原理”“科技之光”“强国之路”“安全课堂”等五个主题循环推进,老师备好课件,学生轮流当“主持人”讲解。如今,132个精心开发的课件已形成完整体系,全面落实甘肃省“135”法治教学计划,真正让思政教育融入日常。
针对刚升入初中的农村孩子质朴却带些“野气”的特点,校长亲自组织《论语》晨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 等经典名句,在反复诵读与讲解中,为学生们播下仁爱种子。“现在晚自习后回宿舍,没人打闹闲聊了,大家都捧着书读,睡前读书成了习惯。”生活老师王艳玲的观察,藏着学生们的悄然改变。
摒弃 “照本宣科”,学校深挖地域资源,构建“课堂+乡土+实践”的思政体系。丰收时节,学生们亲手采摘辣椒,在田间地头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重阳节,走进养老院为老人送去温暖。这种充满“乡土味儿”的思政教育,让学生从身边事、家乡情中感悟家国大义,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同频共振。
法治护航 “刚柔并济”筑牢成长屏障
走进双湾中学,除了书声琅琅,还有一股“安全感”在校园流动,这是学校为学生筑起的“思想防护网”,既有法治教育的严谨守护,也有心理健康关怀的温柔托举。
为了让法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每到开学季,就会有4位专业人士组成的“法治副校长”队伍同学校一起结合学生特点打磨法治教育计划。每年一次的法治教育基地研学中,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区触摸法律故事,在互动问答中解开困惑。最受欢迎的当属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穿上法袍、拿起卷宗,扮演法官与律师,在角色代入中学会用理性化解矛盾、靠法律保护自己,抽象的法条变成了看得见的“护身符”。
“每周一升国旗时,全校师生一起诵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们雷打不动的仪式。” 王校长的话里藏着教育的巧思,“对青少年来说,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通过诵读让文字‘活’起来,宪法精神才能悄悄在他们心里扎根。”

升旗仪式现场
守护思想的同时,学校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语文老师用写周记的方式为学生搭建“秘密花园”“和妈妈吵架了,不想回家”“跟好朋友闹别扭,不知道怎么和好”…… 翻开学生们的周记,字里行间满是少年们的烦恼与困惑。老师们认真批阅每一篇周记,用心回复,发现问题就第一时间谈心化解。
双湾中学用“刚柔并济”的方式,为农村寄宿生织就了一道坚实的成长屏障。近年来,学校未发生过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学生们的法治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在这里,每一个少年都在规则的守护与情感的滋养中,向阳生长。
破局重生 从生源外流到城乡学子回流的逆转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招生,家长总觉得市区学校好,进城读书成为当时的普遍选择。”王校长的话语里藏着过往的焦虑。而如今,近三年每年都有几十名学生从市区回流,市区生源占比从不足一成提升至25%。
“双湾中学的寄宿制解决了我的难题。”家住市区的学生家长说出了选择的理由,“老师能跟进学习辅导,还教孩子规划时间,现在孩子越来越自律懂事。”这份认可的背后,是“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学得好”办学理念的落地,更是城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的生动注脚。

寄宿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
双湾中学的转变绝非偶然。近年来,金川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升级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新建的风雨操场让学生告别了“雨天一身泥”的体育课。更关键的是,学校与金昌市第五中学结成“教育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教师互助,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这种“硬件提质+软件赋能”的组合拳,彻底打破了城乡教育的资源壁垒。
从“招生焦虑”到“生源回流”,双湾中学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发展生机,更给众多乡村学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基层实践正在不断消解教育的城乡差距,让教育的光芒平等照亮城市与乡村的每一个孩子,为实现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来自基层的坚实力量。(文/图 宋金凤 李玮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