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天水:冬韵如约,秦州递出文旅“金名片”
2025-11-11 16:47: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天地初藏,冬韵如约。近日,在天水市秦州区青年北路,银杏叶如期泛黄,金叶映灯,将整条街道染成“黄金大道”。2025年第七届黄金大道文化旅游周启幕当晚,市民游客蜂拥而至,在诗词灯光与金黄银杏交织的幻境中流连忘返。

  与此同时,玉兰古巷的“衔月阁”凭借其独特建筑风格与光影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社交媒体持续引发关注。从天水麻辣烫到衔月阁,从黄金大道到玉兰古巷,秦州文旅正以一次次创新实践,诠释着“迎客天下·幸福秦州”的品牌内涵。

第七届黄金大道文化旅游周现场

  文化活化 古韵新声

  秦州虽非传统旅游热门城市,却拥有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明清古建文化等深厚人文底蕴。为了让这些文化资源“活起来”,秦州选择以“文化+”为引擎,推动文旅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升级。

  在近期开展的黄金大道文化旅游周活动中,七大篇章分别围绕诗意、人文、丰收、活力等主题展开,将诗词朗诵、秦腔表演、非遗展示、民俗互动等融入街头实景。

  近年来,秦州区深入实施“文化润旅”工程,将伏羲文化等天水特色五大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型历史舞台剧《天水千古秀》以伏羲文化为主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现了天水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推进“非遗进景区” ,将秦州夹板、打铁花、旋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景区,让游客在欣赏非遗表演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沉浸体验 文旅相融

  在数字化与体验经济并行的今天,游客不再满足于“看景”,更渴望“入景”。秦州敏锐捕捉这一趋势,推动文旅项目从“静态陈列”转向“动态参与”。

  “衔月阁”通过光影艺术、夜间演艺、互动打卡等方式,将古建筑变为“可沉浸的剧场”;“黄金大道”则通过落叶铺设、灯光勾勒、诗词灯牌、心愿悬挂等设计,让游客不仅是观众,更是故事的参与者。

  早在2025年年初,秦州区便以“迎客天下·幸福秦州”主题系列活动拉开文旅热潮序幕,涵盖非遗年货大集、迎新春文艺晚会等重点活动,累计开展70余场次。“欢乐秦州年”主题文化旅游周吸引超86万人次参与,自由路推介活动通过诗词飞花令、国潮服装秀等创意快闪,实现社交媒体曝光超千万次。

  2025年黄金大道设置的“落叶收集框”,允许游客自行抓取落叶制作临时道具,打卡留念,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情感黏性与传播意愿。

  秦州的文旅实践恰恰契合了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的要求。

  该文件明确指出,要“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

  业态融合 全域联动

  秦州的文旅发展,始终着眼于构建“点——线——面”联动的文旅生态。从“衔月阁”到“黄金大道”,从“非遗展演”到“特产走秀”,秦州通过动线串联、活动联动、IP共建,形成全天候文旅体验。

  文旅与农业、商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成效显著。“丰收秦州”篇章中,天水花牛苹果、玫瑰精油等农产品借助文旅场景走向全国;“寻味秦州”环节,以天水麻辣烫为核心载体,融合秦风文化与烟火气息,打造“美食+文化+社交”的沉浸式体验。

  秦州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模式。李官湾村作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围绕“一廊一馆一中心两院两园两农庄”的布局进行规划,拓展了康体养生、山地运动等新业态。平南镇王坡村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建设稳步推进,苏湾民俗庄园申报国家4A级景区工作取得进展。

  品牌塑造 长效发展

  秦州在传播策略上,既注重新媒体渠道的引爆效应,也依托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声,形成传播合力。伏羲庙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每年吸引数十万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问祖。

  秦州区积极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成功申报乡村旅游、景区提升等项目7个,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资源整合方面,推出历史文化、生态休闲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平南苏湾——青鹃山”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漫步在秦州的青年北路,金黄的银杏叶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市民游客驻于银杏树下定格精彩瞬间。秦州区各镇纷纷亮出“家底”,杨家寺镇的贝贝南瓜、菜籽油,大门镇的玫瑰精油与鲜切玫瑰,让市民游客在赏景之余,把“秦州味道”和“秦州匠心”带回家。

  从“衔月阁”的光影星河,到“黄金大道”的金色浪漫,秦州用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文旅活动,向世界递出一张张闪亮的“金色名片”,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文/图 张永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