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们法律意识的淡薄,没有意识到危废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近日,兰州市榆中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回访辖区某汽车维修店时,店铺经营者肺腑感慨道。
2025年5月,面对行业治理难题,榆中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履职,主动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领域,依托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筛查与碰撞比对,精准发现了县域内部分汽车维修企业存在危险废物处置不当的问题线索。
在固定相关证据后,榆中县人民检察院依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这份建议书直指监管漏洞:一是指出问题根源,明确部分汽修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缺失,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不完善、管理台账不健全、处置渠道不规范等核心问题;二是提出明确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立即组织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提出治本之策,建议加强对经营者的普法宣传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检察建议发出后,一场由检察机关推动、生态环境部门主导、行业共同参与的专项整治行动在榆中县迅速铺开。生态环境部门线上普查汽修单位99家,现场抽查汽修单位26家,联系督促7家企业完成危废管理计划申报补录修改工作,发现问题单位8家,均已要求立行立改;对危废处置单位和汽修重点单位进行工作约谈并进行专题培训,并与榆中县相关汽修企业签订《环保诚信承诺书》,对整改不到位的汽修企业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3份;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汽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整改,各汽修企业均设立了危废暂存间并张贴了危废标识,建立了危废台账,废机油均已按照规范进行了收集处置,并与危废处置机构签订了拉运危废协议,切实提升了辖区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工作,是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
榆中县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数字赋能+公益诉讼”模式,不断拓展监督领域,完善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紧紧围绕“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以法治力量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文 孙晓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