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积山第44窟窟龛塑像,其表情被誉为“东方微笑”。供图 杜晓帆
自上世纪80年代敦煌修复人员参与麦积山石窟抢救性保护以来,麦积山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强调科学化、规范化。2025年,敦煌研究院与复旦大学文化遗产团队合作制定麦积山文物保护规划,以文化景观方法论重估麦积山石窟的价值,全面推动由“抢救性保护”走向“预防性保护”。
麦积崖地处秦岭余脉,山体如农家积麦,百米崖壁上布满大小孔洞,见证了古代工匠攀援崖面、悬空作业的高超技术。上世纪50年代考察时,曾组织附近木匠挟板架梯,借孔桩重现“穿龛架岭”的登云绝技。但这种传统木梯攀援方式,无法满足大规模公众开放的需求。上世纪7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了为期8年的岩体加固与栈道建设工程,为公众近距离观赏千年遗珍创造了条件。
岩体加固与栈道建成后,麦积山石窟以真实、完整的面貌向世界开放,许多自宋代后长期荒废的洞窟,数百年后再次迎来人迹。窟龛中的塑像、壁画、碑记题刻,得以系统整理、临摹与刊布,成为考证历史的重要实物。这些实物遗存展示了5—13世纪间中国的社会变动、南北交流与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的兴替。窟龛中所见的造像、服饰与题记等,为西北社会史、军事史、民族交融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史料。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型图录与研究成果连续发表,使我们对中国石窟寺整体演变与古代社会生活的认知更加全面。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推动我们以更广阔的视野重估其普遍价值。天水古称秦州,地处陇右门户,连结中原与西域、吐蕃,麦积山本身即为丝路沿线文化交流的产物。
麦积山的自然景观亦为其价值所系。秦州有“陇上江南”之称。退耕还林后,麦积山恢复了历史上优越的自然风景。每逢雨季烟云缭绕,古籍“麦积烟雨”之景得以重现。因其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历史上的隋唐大地震曾造成崖壁断裂,山脚下尚存坠毁的古代窟群遗迹。基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保护对象已从单一的壁画、雕塑延伸至赋存山体、景观环境与地下文物埋藏区的整体保护。2017年麦积山划归敦煌研究院管理后,依托世界遗产地管理经验,持续开展系统考古、编写考古报告,进一步提炼并阐释麦积山的多重价值。
麦积山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周边村落人们的精神归属。山脚麦积村、草滩村有600余户人家,石窟修葺、栈道修建、交通运营与讲解服务长期依赖当地的劳力输送与人才培养。村民将麦积山石窟视为血脉归属与文化骄傲,愿意一代代传承并守护下去。麦积山艺术研究所出版科普读物并培养“小小讲解员”,将遗产守护理念转化为社区认同与日常实践。
麦积山的选址、开凿、修葺与现代保护共同构成了1500余年的文化史诗。在整体性保护视野下,我们发现缔造“麦积烟雨”的湿润气候,却给洞窟渗水治理带来了难题;良好的山林植被让鸟类、昆虫共栖,但也为崖面洞窟造成了生物性病害挑战。为了留住这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麦积山召唤着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以科学的方法与代际坚守,潜心为国护宝,守护跨越千年的动人微笑。(文 周孟圆 杜晓帆)《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1日 第15版)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