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天水甘谷:6.9万亩中药材迎来集中采收季
2025-11-13 14:12:1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尹红燕

  初冬时节,陇原大地寒意渐浓,但天水市甘谷县6.9万亩道地中药材田里,却涌动着火热的丰收气息。连片药田间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与采收机械协同配合,完成挖掘、分拣、装运等工序,带着泥土芬芳的党参、黄芪等药材堆积成垛,勾勒出一幅初冬时节的喜人丰收画卷。

农户采收中药材

  走进甘谷县礼辛镇北山片区千亩药田,种植大户、甘谷县玉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五旦正驾驶拖拉机穿梭其间。伴随履带的轰鸣,采收机铲刀精准切入土层,将饱满的黄芪、党参连根翻出,传送带同步清理泥土杂质,工人们紧随其后快速分拣去杂、装车转运,人机默契配合让采收现场高效有序。 

  “往年千亩药田采收,得雇二三十个工人忙半个月,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现在‘机械采收+人工辅助’分拣,采收期大幅缩短,人工成本省了一半还多。而且机器挖掘平稳不伤根,药材品相更好,收购价也能高出一截。”刘五旦的话语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一高效采收场景的背后,是礼辛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有力支撑。近年来,该镇依托本地独特的气候与土壤优势,通过党支部牵头整合土地资源,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种苗供应和市场对接服务,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农户广泛参与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在南山等三片区高海拔区域建成5个千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黄芩等道地中药材1.35万余亩,带动农户自种4000余亩,形成“统一管理、集中采收、抱团销售”的产业格局。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

  值得一提是,当地合作社在完成自有农活后,还用机械为周边缺劳力农户提供代耕代收服务,有效弥补劳动力缺口,助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有了合作社的机械帮忙,我家种的5亩中药材很快就收完了,真是解了我们缺劳力家庭的大难题!”礼辛镇马坡村村民马永红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农户的心声。据礼辛镇副镇长金鑫介绍,该模式已带动当地农户户均增收1.4万元,中药材年产量超2500吨。

  从全镇示范到全县推广,甘谷县始终围绕“农业优先型”定位,立足本地资源与产业基础,以打造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按“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要求,纵深推进道地中药材标准化提升工程。“我们通过强化政策支持、落实资金补助,推进标准化种植、构建全程质量管控体系;同时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甘谷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农艺师李虎林介绍,如今全县已形成以党参、黄芪为主导,柴胡、款冬花等特色品种协同发展的中药材产业格局。

  据悉,2025年甘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9万亩,总产量预计1.6万吨,综合产值可达3.95亿元。标准化种植、机械化采收、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让道地中药材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黄金草”,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图 王纯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