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精准精心扶贫脱贫

2016-09-30 20:28:1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雪莲) 9月29日,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青年记者采访团书面采访,他表示,为响应国家精准脱贫号召,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庆阳市正积极展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努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色品牌。

图片默认标题

(庆阳柔远河)

图片默认标题

(庆城薰衣草庄园)

  联村联户 扶贫脱贫

  栾书记告诉记者,近年来,庆阳市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汇聚扶贫攻坚力量的有效平台、锤炼干部作风的有力载体和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解决发展瓶颈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群众思想观念有了突破性转变、群众致富门路有了突破性拓展、干部作风有了突破性转变。在行动推进中,积极探索建立了双联行动成效评估、群众意见建议征求办理、干部驻村、“逢提必下”、双联行动述职、法制宣传等“六项工作制度”,总结推广了“十个三”双联行动工作法,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主题活动,引导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全面落实“六大任务”,拓展双联行动内涵,创新工作模式,强化驻村帮扶,扎实推进双联扶贫任务落实。

  围绕国家实施的精准脱贫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庆阳市也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了相关措施和做法。栾书记强调,庆阳是甘肃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弱、历史欠账大,整体贫困的特征比较明显,7个县均属六盘山特困片区县,西峰区属全省“插花”型贫困县(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思想,在落实甘肃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1236”即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3个保障;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6大突破)和 “1+17”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庆阳市“1+20”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方案,着力打好以通村道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粮农变果农、变菜农、变林农,农民变牧民、变市民)为内容的富民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创新实施“五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弘扬一种精神(南梁精神)、紧扣一个核心(六个精准)、遵循一个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立一套机制(驻村帮扶、资金帮扶、脱贫激励、逢提必下),全市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仅2015年全市就新修通村公路3173公里,是建国66年全市修建通村公路里程的总和。

  针对产业扶贫,栾书记告诉记者,针对庆阳市情特点、贫困现状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贫困群众增收潜力,按照“南果北畜、川区瓜菜、林缘区苗林、全市劳务”的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实现“五变”。在北部山区鼓励群众漫山遍野种草、千家万户养畜,促使粮农变牧民。在中南部原区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促使粮农变果农。在子午岭林缘区和宜林荒山区,大力发展密植造林和苗木产业培育,实施700万亩荒山造林工程,争取再造一个“子午岭”,促使粮农变林农。在川台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促使粮农变菜农。在城镇和园区,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油煤气优势资源开发配套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民变市民。

图片默认标题

(南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传承革命老区红色基因

  庆阳市作为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栾书记说,二十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陕西和甘肃交界地区成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是党在北方最早成功创建的根据地。之后,陕甘边主力红军与陕北红军相互配合,在反“围剿”斗争中,使陕甘边与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陕甘根据地继而发展成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成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图片默认标题

(周祖文化)

图片默认标题

(庆阳皮影)

  华夏文明历久弥新

  周祖农耕和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给记者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庆阳在传承周祖农耕文化、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

  栾书记表示,近年来,庆阳市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制定了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战略规划,全力打造“红色南梁”、“民俗庆阳”、“ 周祖圣地”、“岐黄故里”四大特色文化品牌,着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庆阳市先后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徒手秧歌之乡”“荷花舞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皮影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调研基地等十多项命名。

  下一步,将以甘肃省实施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契机,立足市情实际,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思路,着力实施“特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战略。一是加快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金融、现代农业等深度融合,形成融合跨界发展格局。实施“互联网+”,通过文化产业与互联网、传媒产业融合,加快影视、出版、艺术品等传统版权内容产业实现网络化全产业链跨界运营,引导产业融合和创新升级。二是持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庆阳传媒中心、庆阳大剧院等在建项目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节会,争取签约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四是加快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庆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五是打造特色文化产品。联合甘肃岐黄研究院共同研发庆阳岐黄养生香包、中医药文化剪纸等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六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平台,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推动庆阳文化“走出去”战略。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