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医生”陈卫林:20年成就航修大师 工匠精神代代传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刘维靖):如果将一架战机比作一个人,那么战机内无数零部件就如同人类器官一样,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任何一个部分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机能。人类生病可以向医生寻求医治,你有没有想过,战机“生病”时是谁令它们重新恢复机能的?
25日,记者跟随“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安徽行团队来到国营芜湖机械厂,见到了航修人陈卫林。
陈卫林是国营芜湖机械厂的首席技师,主要从事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加工,因为专业技能高超,在许多精度高、加工难度大、形状复杂、任务紧急的零部件生产中,陈卫林被指定为唯一的加工者,可以说,他是一位为战斗机“治病”的“医生”。
工作中的陈卫林。摄影:刘维靖
一个磨损的零件交到陈卫林手上,首先要检查的是这个零件是否能被修复,如果不能被修复,他需要按照这个磨损零件的样子制造出一个崭新的零件。测绘图纸、设置加工流程、加工零件,说来容易的几个步骤都需要极高的精准度。
陈卫林说,这几个步骤中最难的,要数设置加工流程,“加工工艺中每一步都要严格设定参数,不同的工艺安排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也会直接关系到后续加工产品的质量。机械加工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储备,还需要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积累。”
陈卫林手中的阀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阀杆与压盖的间隙大小只有十五分之一的头发丝儿那么细,这个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飞机性能的发挥,而流程中的参数中哪怕有那么一点变化,甚至是同样材料的不同批次,都可能会影响零件最后的质量。
陈卫林查看阀杆。 摄影:刘维靖
陈卫林能够成为国营芜湖机械厂的首席技师,正是因为在如此高难度、高精度的零部件生产中,他仍能够保证高质量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这份高超的专业技能背后,是20年苦心钻研的沉淀。
从“新人”到“大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97年,现在的首席技师陈卫林还是个刚刚技校毕业的职场新人,他成为了国营芜湖机械厂的一名普通车工。为了弥补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先后拿到了大专和本科的文凭。在工作中,他虚心求教,将老师傅操作的细节和诀窍铭记于心。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承担各项生产任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耐心和肯钻研的精神使他很快成长为一名生产骨干。
20年间,陈卫林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先后完成了300多项零部件国产化自制攻关任务,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万元以上。在国营芜湖机械厂的办公室里,陈卫林讲述了对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任务。
在一次某型新机修理过程中,螺栓必须加大尺寸换新。这种螺栓在飞机上需要承受高强度的冲击载荷,而且制造工艺要求特殊,但国外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国内虽有一家生产却报价惊人,一架新机光螺栓费用就有人民币300万元。
面对天价,陈卫林不禁想到,“不就是一个螺栓吗?我就不信自己干不出来!”
陈卫林为青年员工讲解加工流程。 摄影:刘维靖
憋着这样一口气,陈卫林和团队成员们开始了一段饱受煎熬的攻关历程,大量收集现有的技术信息,从材料选型到切削参数,从强化工艺到试验条件,一点点积累原始数据,一次次反复试验论证,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承受了多少次失败的压力。
第一件与国外技术标准完全一致的螺栓终于制造成功时,让陈卫林有一种“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的感觉。
高难度、高精度的任务带给陈卫林数不清的历练,陈卫林将重任之下的压力转化为精益求精的动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将自己磨砺成了一位航修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芜湖市技术状元……无数荣誉称号被他收到囊中。
从“徒弟”到“师傅” 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陈卫林个子不高,一人走在宽敞的厂房里并不瞩目,但他的身边总是有一帮年轻人围着,那些是他的徒弟们。他不仅将自己掌握的工作诀窍、新知识、新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也在以自身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影响着他们。
国营芜湖机械厂车间内印有“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标语。 摄影:刘维靖
陈卫林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20年如一日地潜心钻研技术,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那就是他的父亲。陈卫林出身农村,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他的父亲从事的是“弹棉花”的手艺活儿,因为弹得好而在当地小有名气。陈卫林刚参加工作时,时常受到父亲的教诲:做一行就要认真执著地把这一行做到最好。
带着父亲的教诲,陈卫林在钻研技术的过程中爱上了自己的工作,常人看来略有些枯燥的工作内容对于陈卫林来说每天都是新的挑战。父辈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现在又由陈卫林向徒弟们传授。
陈卫林和他的徒弟们在“陈卫林大师工作室”前合影。 摄影:刘维靖
在陈卫林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一批又一批技能过硬的人才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陈卫林一直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枝独秀比不上整个团队的优秀,所以,在传艺的过程中,陈卫林总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
“言传还要身教,身教大于言传。”陈卫林深信,这也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在成为“大国工匠”的路上,陈卫林和徒弟们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