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写作工具的变迁,见证奔流的时代脉动

2017-10-09 09:54:5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梁生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CqgNOlnXkseAX27DAAAAAAAAAAA967.460x132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欧阳修家贫不坠青云志的佳话,为人代代传颂,特别是“以荻画地”的细节,更让今天的我们感慨不已。

  少时,我家不像欧阳家那么贫困,但也有类似的辛酸往事。父亲退伍转业,在镇上谋得一职,担任农机站站长。相比于贫寒之家,已可解决温饱问题,但在那个普遍贫困的年代,直到我读小学——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家境仍不富裕,一个例证就是买不起学习用的铅笔,更准确地说,买不起那么多支撑我使用的铅笔。于是,一支铅笔两头用,削了这头削那头,直到用得还剩寸余也舍不得仍。

  要写字,怎么办?为俭省计,常常用手指在纸上比划,抑或用树枝在泥土上写。尽管这种困窘的日子并不长,但我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铅笔升级了,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父亲给我买了一支顶端带有橡皮擦的铅笔。这在当时,极为时尚。我如获至宝,不舍得用,又不能不用,一拿出来用便招致小伙伴们艳羡眼光,让我颇为得意。

  再后来,开始用钢笔了。宥于经济条件,只能用得起最简单、最粗陋的钢笔,这种钢笔做工毫不精致,品质自然恶劣,稍一用力笔尖便会分叉;再不注意,墨水就会从鼻尖泻出,弄得写字本上一片狼藉。大概过了一两年,父亲像变戏法似的,送我一支英雄牌钢笔,这在当时绝对是个罕物,特别对我们小镇上的孩子而言,英雄钢笔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可望不可及。

  与英雄牌钢笔相匹配的,是刚流行的碳素墨水,尽管售价不菲,但父亲仍舍得花钱买。那段时光,似乎是我小学里最开心的时光之一,因为那支英雄牌钢笔带我太多兴奋,太多骄傲,也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同时,每每用这支钢笔写字,也更有底气,字仿佛也隽秀多了。

  谁知乐极生悲!没多久,钢笔不见了。只记得一个细节,放学后把笔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到家后却不翼而飞,翻遍书包仍不可见。这支失踪的钢笔,让我为之流泪……

  一晃多年,我考上了大学。在2000年之前,用笔记本电脑的不多,我是我同学中最早买笔记本电脑的。背景是我迷上了写作,没有电脑不方便。

  犹记得我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品牌是IBM,当时共花了父亲两万多元。现在想来,父亲真舍得下血本,为了我的学业简直有求必应。更让我感慨的是,两万多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如果在乡镇买一套房子也不过两万多元。好在大学四年,有了这台电脑,我锻炼了写作能力,也挣了一些稿费。

  这台电脑用了六七年之久,我参加工作后,仍用了几年,用得得心应手,直到它老态龙钟,因有了感情,也不舍得仍,至今保留着。

  工作十多年来,笔记本换了一个又一个,从IBM到三星,再到惠普。2012年,买了苹果笔记本;3年后,又买了苹果笔记本。今年上半年,再一次买了苹果笔记本……

  作为一名以写作为业的媒体人,我的写作工具不断升级。如果把写作工具当成一枚棱镜,它足以折射出我家经济状况的改善,折射出时代滚滚向前。改革开放是宏大叙事,但是由每个生动细节所构成。再壮阔的改革背后,都跳动着普通家庭的理想,也铺陈着普通民众的奋斗足迹。小小的写作工具,记叙着我的平凡经历,借此也能感受到清晰而奔流的时代脉动。

  有人说,蹄疾步稳、千帆竞发的改革热潮之下,往往融汇着亿万人民的个人奋斗;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背后,勾连着每个奋斗者的荣光和梦想。诚如斯言,国民的奋斗脱离不了大时代,大时代的变革嵌入了每名国民的生活。

  改革年代最值得礼赞的地方就在于,当个人奋斗与时代潮流相叠加,我们的生活品质就能获得明显改善,从我的写作工具变迁,或能准确说明这一点。(文/王石川)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