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文物“活起来”:博物馆蕴藏的文化基因可激发当代创新

2018-03-08 14:15:31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 章文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维 单姗):中国中央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中国社会“文博热”持续不断,怎样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怎么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更好地“活起来”?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年度例会期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中的博物馆“掌门人”积极建言献策。他们认为,“文博热”释放了中国人强烈的文化自信,而中国的文化自信绝不仅只凝聚于青铜器、佛造像,博物馆所蕴藏的文化基因可以成为当代创新发展思路的源泉。

  去年以来,以《国家宝藏》、《如果文物会说话》为代表的文博类电视节目走红,中国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随之人气激增。河南博物院在文博综艺节目中展示了贾湖骨笛、妇好鸮尊、云纹铜禁这三件“国宝”后,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文博热”释放了国人强烈的文化自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接受本台记者专访

  马萧林说:“《国家宝藏》播出以后,河南博物院的观众明显增加,增加量大概是30%。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参观者会更多,很多观众就是奔着这三件国宝去的。我经常到展厅去观察,看到很多年轻的观众走到我们的国宝前拍照,他们在博物馆里还认出我了,就给我打招呼。”

  相较走马观花的“打卡式”参观,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参观者更倾向于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这也给博物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看来,做好展览策划、让文物“说话”,是博物馆的核心能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王春法说:“我认为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是展览,最重要的能力是策展能力,最迫切的挑战是通过不断推出一些精品的展览,让公众了解博物馆、了解馆藏文物。”

  新时代,中国人希望实现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同频共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也提出,博物馆要加强策划能力,为公众提供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摄影文物报 李瑞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摄影 文物报 李瑞

  刘玉珠说:“习总书记提出了扶贫要精准,其实让文物‘活起来’也有一个精准的问题。就是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能提供文物资源,更广泛地让社会大众对我们5000年文明感兴趣。我觉得要激发‘文博人’的创造活力,尤其是像存量比较大的博物馆资源的挖掘。怎么样能提高博物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也是让文物发挥它的作用。”

  截至2016年底,中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达4873家。在“文博人”眼中,博物馆绝不只是跟凝固历史打交道的封闭之所,博物馆不仅具有收藏、保护和研究的职能,更肩负公共服务职能。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认为,博物馆所蕴藏的文化基因可以成为当代创新发展思路的源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 摄影 文物报 徐秀丽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协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 摄影 文物报 徐秀丽

  安来顺说:“博物馆是为了让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被老百姓所理解,特别是被今天的年轻人所理解、所了解、所热爱、所传承。尤其是年轻人又是一个文化创新的主体,年轻人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再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这对于我们国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说意义重大。”

  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地通过博物馆这一载体,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厚和悠久,中国各大博物馆的“掌门人”也在转变心态。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分享了一位中学生给博物馆的来信。

  马萧林说:“有一个中学生给我写了封信,谈到他在童年到河南博物院参观的一种感受,就是当时看到金缕玉衣,有人躺在那里,小时候他就有点害怕。稍微大一点到中学了,又来到河南博物院,他欣赏的角度又不一样了,对文物的理解不一样了,又给我们提出来一些建议和意见。同时给我们以思考,我们将来要考虑怎么让孩子进到博物馆的第一印象不是这种恐惧,而是一种很有趣的感觉。”

  影视节目推广、VR(虚拟现实)技术展示、配套讲座与解析、文创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形式和新思路被博物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拓展了文物展示可能性。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表示,故宫近年来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和各种文化APP,引导观众用另一种方式欣赏文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

  王亚民说:“故宫的文物是带不走的,但是由文物衍生出来的文创产品是可以带走的。我们运用现代技术,不仅对故宫的科研、展览进行传播,尤其是针对一些文物的再创造、再发生,做了很多的APP,包括《韩熙载夜宴图》,还有《每日故宫》。现在也在做数字版的《清明上河图》,它不是平面的,它应该是沉浸式的、体验式的。怎么让这件静的东西动起来、让广大的老百姓也能欣赏,这就是我们故宫人,搞故宫文创应该做的事情。”

  博物馆还可以架起不同文化沟通的桥梁。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对外交流的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至2016年,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累计293个,其中绝大部分为古代文物展览。对此,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建议,未来中国的博物馆还可以考虑把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介绍到海外。

  王春法说:“我们不能一说中国文化自信,就说青铜器、就说佛造像,我们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应该自信地、理直气壮地介绍出去,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比如说对《复兴之路》展览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调整以后,我们希望能推到国外去,到国外巡展。”

标签:
2018全国两会 NPC&CP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