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乌审旗“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宏伟的党徽向阳而立,三大主题展馆依次排开,向后来人诉说着岁月的史诗;沿着红色走廊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乌审旗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风光 供图 乌审旗融媒体中心
老窗棂 新技术
裸眼3D,手势互动,人机交互……科技给游览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如何让展览馆吸引人?这是让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火起来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以再现革命斗争年代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的乌审旗红色故事讲习馆,还是以记录乌审儿女战天斗地实现绿进沙退壮举的乌审旗生态文明展,都重点强调了“变化”这一关键词。
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将现代技术应用到场馆内容呈现上,依托声光电多种元素,在翔实的展出物品基础上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时光,让参观有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体验。
如今走进展馆,如置身绿海,静聆虫鸣鸟啼;如飞跃云端,俯瞰苍茫大地;能掘地见泉,沙海绿装。
用新技术改造老窗棂,技术让文物重现生机,这种相得益彰的搭配,让展馆成为引得来人、留得住人的理想去处,也让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有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可能。
老故事 新声音
小镇的提质升级,也呼唤着更好的游客服务品质,以期带来更好的游客体验。
本着这一初衷,同时也为了让红色故事代代相承,一支更加年轻且专业的讲解员团队应运而生。这支平均年龄在26岁的讲解员队伍除了专职讲解员,还吸纳了驻村干部、宣讲团成员的加入,从不同的角度对老故事进行新阐释,通过时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独特视角,更好的还原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
老讲解员则运用丰富的讲解经验和对历史事件的熟悉,成为“传帮带”的桥梁和纽带。
用新声音讲好老故事,既是一种工作责任的移交,也是一次口耳相传的熏陶。每一次换岗都是一次接力,每一段讲述都是一次温习,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巴图湾的故事不再只属于巴图湾,乌审旗的故事也必将走出乌审旗。
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 供图 乌审旗融媒体中心
老村庄 新发展
伴随着巴图湾红色文化小镇拔地而起,当地旅游服务业发展也随着小镇的变化日新月异。
小镇建成投用后,与周边的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林河党小组旧址等既有旅游资源连点成线,乌审旗的乡村旅游自此有了兼具游客中转和游客服务功能的枢纽,接待能力大幅提升。同时,多点位间的相互辐射也让巴图湾村看到了推动产业转型的希望,更看到了巴图湾村乡村振兴新发展的曙光。
从革命老镇到生态小镇再到红色文化小镇,巴图湾村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她特殊的印记。从红色到绿色再到红色,泼洒的是乌审旗坚持“传红兴绿”发展方针的探索与践行。从绿色小城到工业强旗,不变的是绿色乌审践行“三四四”发展任务的黾勉从事和孜孜不倦。(文 武丹 李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