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探秘中国最后的匈奴部落:他从北疆来(组图)

2015-12-29 16:59:29|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赵妍

图片默认标题

南溪村民的祭天大会(稿件来源:东至县花园乡政府)

  “望星空,望月儿,心中思念,

  念草原,念美景,思绪难眠,

  人在汉,心向北,难忘故乡情……”

  一首《思故乡》是南溪金氏村民祖辈流传下来的歌曲,所用的语言据称也是他们口口相传、所剩无多的“匈奴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匈奴在秦汉时期曾经称霸中国北方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然而,伴随着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内乱开始,这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逐渐衰败,并分裂成南北两部分。其中,北匈奴远走中亚,直至顿河、多瑙河流域,留下了至今史学界尚待解决的课题,即今天的匈牙利人是否属于北匈奴的直系后裔,而南匈奴则西迁归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被汉民族融合、同化。南溪村的鼻祖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便是汉武帝时期归汉的一支南匈奴宗室。

  尽管历经几个世纪的辗转迁徙与漂泊动荡,南溪村的金氏族人至今仍旧保留着北方民族的遗风。负责当地宣传工作的花园乡副乡长徐沛沛介绍说,南溪村有许多与皖南其他地方不同的民俗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每年八月十三的祭天大会。据考证,祭天大会是古代匈奴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今天的南溪村民仍旧保留着这一传统:族长带领族人跪拜神灵、口念祭文、游走五行阵等,其目的是驱赶瘟神和净村净身,以保全族平安兴盛,“如同汉人在清明节一样,(南溪村人)选择在农历八月十三祭祖,他们要在田间地头等一些地方庆祝三天,他们的祭祀活动不像我们(汉人),而是要驱逐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等,而且大都在夜间进行,祭祀完了,到第三天的时候再回到祠堂,架起篝火,大家在一起吃牛肉、羊肉、烧烤等,这些都隐含着草原民族特有的习俗。”

  尽管这些草原遗风在都市人眼中新奇且珍贵,但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人们却向往着外面世界的精彩。近几年,随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念书或打工,留守的年长族人又逐渐离世,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就在我们到达南溪村采访不久前,83岁的老族长金长志刚刚离世,新族长还没上任。村里人告诉我们,要做族长,必须具备“三高”——辈分高、文化水平高、威望高,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通晓匈奴文化、会说匈奴语。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