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复杂,发展任务繁重,发展难题较多,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怎样抓?怎么干?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一、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
创新不是个别领域和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是全面创新,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的改革创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理论创新是先导。理念和理论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只有理念理论发生转变,才能进一步看清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对存在问题作出准确而及时的分析与判断,作出正确的行动。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
制度创新是保障。创新发展既受到体制机制的保护,也受到体制机制的约束。只有符合创新发展的制度才能保护创新、促进创新。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资源错配、结构扭曲、收入分配不平衡等不利于创新发展的问题。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增强紧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强创新能力上,着力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动的体制环境。”
科技创新是关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进而破解产能过剩、资源环境制约等经济社会发展难题。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是基础。在创新发展战略下,文化创新一方面要创新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另一方面培植爱创新、崇创新、争创新的创新文化,让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让创新者成为时代骄子。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