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际>>正文

解析:地球又启“振动模式”?日本强震会否影响中国?

2016-04-18 19:41:2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韩基韬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成晨):日本和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近日接连发生7.3级和7.5级强烈地震,目前已经分别造成了数十人和数百人死亡。关于地球进入地震高发期,“振动模式”开启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那么多起地震事件之间是否有联系?历史上的强震是否有规律?中国又会不会受到地震威胁呢?

  图片默认标题

一年内全球6级以上地震分布。(数据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图片默认标题

十年内全球6级以上地震分布。(数据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以上两张图分别为一年内全球6级以上地震分布、十年内全球6级以上地震分布,看完这两张图,相信已经可以明白一些问题。

  日本地震与厄瓜多尔地震的关联:环太平洋地震带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围绕太平洋边界的地震高发区,上图已经体现的非常明显,其区域与太平洋边缘几乎高度契合。根据资料,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堪称地震专业户。

图片默认标题

目前公认的板块学说示意图。资料图

  近期分别发生7级以上强烈地震的日本和厄瓜多尔正是位于这条地震带上,另外4月16日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的4.4级地震以及4月15日瓦努阿图群岛上的6.1级地震同属此列。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这些国家和地区历史以来也都是地震高发国/区。

  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边界基本一致,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正因为板块与板块之间挤压、分离或摩擦而产生。专家解释,日本和厄瓜多尔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都属于“汇聚边界”,在这种板块边界上,两个板块作相向挤压运动,从而引发强烈地震、火山及构造变形作用。

  日本地震:直下型浅源地震 破坏力巨大

  

图片默认标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发生的构造位置。本次熊本县地震与之不同。资料图

图片默认标题

日本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后,部分农田土地发生明显错位。视频截图

  日本气象厅16日称,本次熊本县地震是横向错动断层型浅源地震,属于直下型地震。这句话包含3层信息:

  横向错动断层,即两个板块水平摩擦错位,而不是分离或挤压,因此此次地震区别于2011年3月11日的那次9级大地震。名古屋大学教授山冈耕春表示:“很可能与附近的布田川断层和日奈久断层带有关。”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表示,布田川断层带有可能长64公里以上,而日奈久断层带长约81公里。在发生整体错动时,发生更大规模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浅源地震,即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浅源地震发生频率最高,占地震总数70%以上,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震源深度在7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通常情况下,震源越浅,破坏性越大。

图片默认标题

断层带错位。资料图

  直下型地震,即震源就在地震灾区正下方,比如汶川地震对于北京来说就是远震。

  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期? 专家:没有依据

  近几年来,每逢大地震发生,都会出现关于地震活跃期的讨论,但综合众多专家的观点,“全球进入地震高发期”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2004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以后,全球8级地震活动相对活跃,类似于上世纪前半叶的强震活动特征。近期来看,7级地震较多地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尚不能就此简单得出全球进入‘震动时段’的结论,没有依据证明日本九州地震和厄瓜多尔地震有直接的物理关联。”

  美国航天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地球发生地震的频率有高的时期和低的时期,但这种高低起伏难以与随机现象区分开来,所以对于所谓的活跃期有多长,我们无法做出评价。”

  “现代社会,传媒日趋发达,进入新世纪以来每一次大地震都得到媒体的大量报道,而过去一些大地震可能不为其他地方的人所知。此外,现在全球人口增多,地震造成的伤亡变大;全球化又使得各地人们频繁流动,人们对地震消息也就更为关心。这些原因合在一起,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地震活跃期。”

  中国国家地震局研究员沈梦培:“全球发生8级地震一年能有几次?并没有多到十几次、二十几次,所以说全球进入8级地震高发期是不妥的。”

  美国地震学会《地震研究通讯》主编、佐治亚理工学院副教授彭志刚:“从2004年苏门答腊9.0级地震后,全球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次数确实比过去50年多了4倍以上。但科学家还不清楚这些大震是随机发生,还是彼此存在关联。主要原因在于有精密仪器记录的地震历史太短,不过100年左右,因此地震学家无法从中摸索出相应规律。”

  日本强震对中国是否有影响? 专家:我们应更多关注喜马拉雅地震带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表示,“客观说,日本地震对中国的影响可能相对缓慢,但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印度板块与青藏地块的‘正面碰撞’,其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块东边界南北地震带以及西边界天山地震带的可能影响应引起关注。加之印度板块的运动速率相对较快,因而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北东向推移作用可能会相对较强,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会相对大。业内对这块尤其关注。”

  喜马拉雅地震带去年发生尼泊尔地震,一次8级地震带出“一串”7级以上余震。此后,塔吉克斯坦12月发生7.4级地震,阿富汗今年4月发生7.1级地震。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的西段。相较于西段,喜马拉雅山的东段一直较为平静。但今年4月13日,在喜马拉雅山东段的缅甸和印度交界地区发生7.2级地震。

  “这说明,喜马拉雅地震带在去年尼泊尔地震之后,东西两个‘触角’对中国大陆的推挤作用都在增强。所以我们高度关注南北地震带中东南段和天山地震带未来的地震危险性。”

  盘点:近些年那些大地震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9.1级强烈地震,地震随后引发的印度洋海啸几乎横扫了印度洋沿岸数千公里内的城镇村庄,23万人死亡。

  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里氏8.6级地震,约1300人死亡。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7.3万多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统计显示,约6.9万人遇难,逾37万人受伤。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7万人死亡,48万多人流离失所,370多万人受灾。

  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造成2698人遇难。

  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引发海啸,524人死亡。

图片默认标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时期,海啸袭击海边村庄。资料图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截至同年4月,官方确认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2012年4月11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以西近海发生里氏8.6级地震,20多个国家拉响海啸警报。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中部地区突发7.9级(中国地震台网测定为8.1级)强烈地震。造成尼境内至少8000人遇难,另有数千人受伤。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