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各界送别一代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
图为参加梅葆玖先生追悼会的民众排起长队。摄影 肖中仁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王霖):5月3日上午10时,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幼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自发前来,为这位可敬可爱的艺术家送上最后一程。
庄重肃穆的八宝山,松柏长青。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正门口,挂着“沉痛悼念梅葆玖先生”的悼念横幅,两侧挂着一副挽联,“梅韵悠长,玖玖存响”,告别仪式礼堂内循环播放着梅葆玖生前京剧经典曲目。从今天一早,就有社会各界人士从各地赶来,排成长队送别梅葆玖先生最后一程,有戏迷们还在现场演唱了梅葆玖先生的经典唱段。
在不少老戏迷们看来,梅派京剧承载着他们年轻时代的记忆,参加梅葆玖先生的追悼会仿佛是在和自己的青春记忆告别。来自天津的80岁戏迷董秀兰说:“我是天津的,从梅兰芳那时候,我还是学徒的时候一个月17块钱,那时候吃咸菜白菜梆子都要省钱看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还要排队买票也得看,梅葆玖一走我难受极了。”
今年72岁,来自北京的戏迷王令贤与梅家有几代渊源,她的母亲曾在梅派研究组的工作,经常和梅葆玖先生一块谈戏,受母亲影响她也爱上了梅派京剧。记者注意到她参加追悼会,并没有带白花,而是戴了两朵梅花,手里拿着一本梅葆玖先生生前送给她的演出剧照。她一边小心地翻看相册,一边和记者说:“我喜欢梅派,今天就没带白花,带的红梅和白梅花。打那天听说梅先生走了,我就天天看这个,这是梅兰芳的剧照和齐白石,还有16年前梅葆玖和梅葆玥他们姐弟俩个,这些平时我都不舍得拿出来看。”
还有不少戏迷不远千里赶来。来自四川的戏迷杨秀荣专门制作了一幅手持简易挽联画布,上面印着他搜集到的梅葆玖先生6岁练功、第一次登台演出以及家庭合照等珍贵瞬间,他送的挽联这样写道:“万里长城永不倒,梅派京剧千古流芳;梅花欢喜漫天雪,梨花泪一曲千古思。”
除了戏迷,中国文艺界的许多知名人士也来前来送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说:“前来送别是作为一个京剧人,尤其是一个后辈必须要做的。先生对我们的教诲、音容笑貌、艺德风范一直都在我们脑海中,包括先生的舞台形象。先生给我们作出了楷模和榜样,我们作为京剧的后人,尽管我不是学习梅派,这么多年都是受梅先生和梅家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演戏做人,还是应该按照先生的教诲,也为先生感到高兴,梅派是最有质有量的艺术,我相信众多的弟子和梅派爱好者,都会把梅派艺术很好地发扬。”
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说,梅葆玖先生是他人生的楷模,艺术道路上的前辈。“葆玖先生突然去世,令我们很悲痛,是国粹京剧梅派艺术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他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真正导师,对国粹艺术在海外推动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我们非常非常怀念他。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媒体和观众关注我们的戏曲和国粹艺术。”
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追悼会后,对梅葆玖先生的生平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中国人尊重生命,姓氏传承,梅先生是梅派艺术的传承人,他身上的嫡脉,梅派艺术真正的神儿在他那,在他之后,梅派的后起之秀,外姓的弟子们,要担当起这个传承。”
当前,京剧已经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在流行音乐、电影和电视等冲击下,京剧不再像以前那么流行。作为京剧艺术的主要倡导者,梅葆玖先生一生致力于促进京剧艺术的发展,为弘扬京剧文化作出了诸多努力。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在出席告别仪式时说,人间多少绕梁唱,世上梅韵放清香。
记者还发现,中国戏曲学院的师生代表也出席了追悼会。师生们说,把京剧学好,传承好就是对梅葆玖先生最大的纪念。
“我觉得以后我们更加好好地学戏,更好地传承就是对梅先生最好的纪念。”
“梅先生为人特别好,他对每一个观众,还是晚辈学生都是非常关照的。我们应该继承他的做人演戏的品德,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梅葆玖先生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2015年他获得了第15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大奖。4月25日,一代京剧大师梅葆玖因病去世,享年82岁,社会各界对梅葆玖先生哀叹悼念之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