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峰: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我一生追求之梦想
姚玉峰教授工作照。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叶枫):姚玉峰,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眼科及视觉科学研究学会(ARVO)终身会员,他领导的团队开发了多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久前,他率先在国内公立医院引进并开展了“三焦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病人同时告别白内障、近视、远视甚至老花的痛苦,成为国内“三焦点晶体第一人”。更令人折服的是他创建的一种新的角膜移植法,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 “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并被编入美国角膜病专科医师的教科书中。从姚玉峰教授身上,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特有的专业精神,认真、执着与奉献,同时还被他那种敢于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拓展新知识、开发新技术的勇气所感染,在他的一言一行中可以感受到,那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自己职业深深的热爱。正如他自己所说:“让更多患者重见光明,是我一生追求之梦想。”
义无反顾回国 实现自我价值
姚玉峰,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尽管当时日本可以提供很好的条件,甚至美国哈佛大学的眼科研究中心也邀请他去那里工作,但姚教授考虑的不仅仅是实现个人学术上的发展,在他心中,更承担着要在中国医学界建设新学科和新团队的使命。正是这种使命感,使他毅然回到了其本科毕业的母校,当时的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姚玉峰于1998年1月来到邵逸夫医院,承担起了该院眼科的组建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邵逸夫医院眼科现已成为浙江省的重点创新科室,其中角膜病专科和视网膜玻璃体病专科在国内和省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诞生
角膜移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移植带来的排斥反应,曾始终困扰整个医学界。姚玉峰教授进行了大量的课题研究,从根本上探求排斥反应产生的原因。他告诉记者:“角膜有一层最里面的细胞叫内皮细胞,这一层是排斥的对象,是导致移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考虑到如果将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保留,而将别人的角膜移植在患者自己的内皮细胞上,那么排斥的对象就不存在了,也就不会再发生排斥反应了。”
基于这样的理论设想,姚玉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良,于1995年独创了一套世上独一无二的角膜移植法,彻底解决了移植所带来的排斥反应问题。一次移植,终身存活不再是神话。之后,姚教授每年做两三百个病例,在有了成功的积淀之后,2002年,他在国际知名眼科刊物上正式发表其独创的角膜移植法,在国际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与肯定。到 2008年,国际眼科界将这种移植技术正式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2010年度国际角膜病学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对角膜移植的整个历史作了回顾,将“姚氏法角膜移植”列入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其 “是一项推动角膜移植发展,让角膜移植更加完美的技术”。“姚氏法角膜移植”还被编入美国角膜病专科医师的教科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