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减贫双管齐下 澜湄国家携手共同致富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柳青、王姗姗、欧美华、李景慧、王竹、何斌):农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占有重要地位,湄公河流域国家不仅农业人口比例高,而且是大米、橡胶、热带水果等农作物和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在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发布的《三亚宣言》中,农业和减贫合作被确立为澜湄合作机制初期五个优先方向之一。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山水相连,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合作深入对流域国家的减贫至关重要。
5月,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进入香蕉、甘蔗种植季,来自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大型拖拉机在勐昏县的本沙汪村来回耕种。本沙汪村村民希婉说,中国的农机队改变了他们“人挖地、牛犁田,辛苦一年收几萝”的传统生产方式:
“以前我们都习惯了刀耕火种,现在中国农机进来帮助我们,耕作种植的方式完全变了样,这个是以前我们都没有想到过的。”
在勐昏县进行耕作的大型拖拉机来自云南勐海县纽荷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这是他们第5次进入老挝。正在作业的七位“职业农民”来自勐海、勐腊县的各个民族村寨,加入合作社后,他们陆续到过缅甸的第二特区、第四特区和老挝的丰沙里省、乌多姆赛省、会晒等地,开展水稻、甘蔗、西瓜、香蕉等农作物的机耕、机耙、机械插秧、收割等作业。
依托国家的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从90年代末以来,西双版纳部分农民开始自发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提供农机服务。纽荷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旭伟介绍说,合作社的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高、信誉好,跨国作业深受老挝、缅甸政府、企业和农户的欢迎。
“2011年后成立合作社,我们到过缅甸第四特区,老挝会晒,2014年更新了云南省最大的一部拖拉机,到老挝乌多姆赛省的勐昏县,完成的面积是18000亩,主要种植的有西瓜、玉米、香蕉。”
像纽荷兰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机构在西双版纳州有10多家,每年耕作和收割季节前,他们都会接到境内外种植户的邀请。和云南接壤的老挝、缅甸,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仍然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低下。因此,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改变农作物耕作制度,根据当地生产发展水平研发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是当地百姓的迫切需要。
边民农业合作已持续多年,西双版纳州种子管理站副站长楚文龙说,早期的合作是在炮火中进行的。2002年,受云南省禁毒委的委托,楚文龙和种子站其他技术员深入缅甸佤邦金三角地区,向当地百姓传授水稻栽培技术,不料与生命危险擦肩而过。
“在金三角万宏地区,它的核心区,当时我们技术员在田里面做培训,坤沙的残余还有人,做培训的时候,他们就用火箭筒打到田里面来,离我们技术员大概有40米左右,因为是水田,火箭筒插进去以后没炸。但是我们技术员不懂,但是老百姓知道,听见那个声音就知道是火箭筒。因为我们没听过火箭筒的声音,我们技术员还站在田里面,但是当时老百姓全部就卧倒在水田里面了。后面他们(当地百姓)也较我们一些安全方面的常识,因为我们确实不懂。”
如今,多年的“替代种植”成果丰硕,罂粟花几近消失,跨境农业合作进入新阶段。2007年以来,中方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把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市场带出去,同时把国外人员邀请到中国,通过课堂理论和现场培训,传授中国的农业技术。楚文龙介绍说,这一举措使适用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在老挝得到了推广应用,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农业“走出去”发展,共享资源和市场提供了广阔空间。
“截至目前,在老挝北部四个省,像粮食这一块,我们推广了大概有30多万亩,杂交水稻、杂交玉米‘两杂’,水果有40万亩左右,香蕉,冬季蔬菜这一块,每年6万亩左右。它就是一个大的农业,种植养殖、农机装备还有社会化的服务。社会化服务,像肥料、农药,因为你种植必须要配套的都有,这些都已经带动起来了。”
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澜湄合作机制的大力推动下,云南边境乡镇众多竞争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纷纷走出国门,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和营销基地,推动果蔬农产品由民间小额互市向大额国际进出口贸易转变。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局长李军介绍说,该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已经形成了援助与投资、园区项目与单个投资项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农业合作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同时通过跨境疫病的防控,来加强农业合作,通过我们农业合作,使得合作区域的农民的粮食增产,疫病防控得到有效的遏制,让老挝的老百姓也能够用上中国的农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必将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促进我们农业的发展。”
湄公河流域各国都是农业国,农业对各国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农村脱贫意义重大。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农业种植、良种培育、农技培训、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成果显著而且空间广阔。正是在这一现实基础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发布的《三亚宣言》将农业减贫合作确定为澜湄合作机制初期五个优先方向之一,将在湄公河国家合作建立更多的农业技术促进中心,建设优质高产农作物推广基地,加强渔业、畜牧业和粮食安全合作,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此外,流域国家还将落实“东亚减贫合作倡议”,在湄公河国家建立减贫合作示范点,交流减贫经验。
云南省国际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马俊表示,澜湄流域国家面临共同的农业发展和减少贫困的任务。
“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面临的挑战也是很巨大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自身的一些农业发展的良好示范,包括从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然后人员培训这样一些方面的话能够把我们好的经验推荐给域内其他国家。同时,我们本身也面临农业和扶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也希望更多域外的发达地区和组织能够关注到这个区域的农业和减贫工作。”
澜湄合作不清谈、重实干,用初期上百项实实在在的项目奠定合作的基础,这些项目关系到流域内百姓的衣食住行、就医求学。各国利益交融、命运与共、齐心实干,结出丰硕的“蓝莓”果实之日便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