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真相不容西式“刀笔”歪曲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题:南海真相不容西式“刀笔”歪曲——八论南海仲裁案及南海问题
新华社记者凌朔
在南海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不遗余力地制造“新闻”,试图用谎言掩盖真相,用偏见误导舆论。《华尔街日报》等个别西方媒体近日称“只有八个国家支持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场”就是一例歪曲事实的典型。
打开在西方读者中颇有市场的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官网,搜索“南海”一词,依次显示的新闻标题令人瞠目:《中国伪造南海“共识”》《中国主导南海的秘密战略》《印尼在南海问题上不向中国低头》《中国不计后果的南海战略不会奏效》《南海冲突撕裂东盟》……几乎所有南海相关新闻都呈现“政治标题党”特征,表述极端,观点偏颇,尽显放纵的“自由”和无度的狂言,丝毫不见一个大国媒体起码的负责任言论。令人遗憾的是,类似以“腔调见长”的媒体文章不仅颇有市场,甚至还经常被美国官员引用和利用。
另有一些媒体,素以“细节见长”,从细微处动手脚,潜移默化间偷梁换柱,最终使新闻事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严重误导读者认知。不少西方媒体在提及中国在南海的主张范围时总要习惯性地加上“几乎所有南海海域”这一表述,个别媒体甚至直接污指中国主张的是“全部南海海域”。阅读量可观的日本“外交学者”网站、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还频繁在报道中提及中国要把南海变成“内湖”、“中国湖”、“北京湖”等,渲染耸人听闻的概念,以期扭曲事实,误导大众。
更有一些媒体,干脆红口白牙捏造假象,给中国泼脏水、贴标签。美国福克斯新闻、《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一年多来热衷于炒作“南海军事化”、“自由航行”等话题,其意图无非是给读者营造一种南海局势紧张的假象,给美国插手南海找由头、立靶子。《纽约时报》去年10月12日发表一篇题为《美国告诉其亚洲盟友美国海军会在南海岛屿附近巡航》的文章,则更是一个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煽动蛊惑紧张气氛的典型案例,媒体节操碎了一地。
美日一些智库则打着学术研究的名义,与这些媒体配合默契,源源不断地输送南海议题的“炮弹”。以美国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为例,2011年起,几乎年年就南海问题举行“年会”、发布报告、公布卫星照片等。而这家智库背后的“金主”之一正是日本,麾下多名研究人员以“日本通”自居。
正是在这样的西方舆论环境下,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被大肆炒作。一些西方媒体借仲裁案指责中国“藐视国际法”,却只字不提美国至今不愿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些西方媒体指责中国“不守规则”,却选择性忽略仲裁庭扩权、越权、滥权、违反国际法的事实;一些西方媒体信誓旦旦地搬出海洋法专业术语,却刻意屏蔽或假装不懂中方陈述的种种历史和国际法依据。
普通西方读者很难对一些西方媒体、特别是霸占话语权的大牌媒体的报道内容鉴别真伪。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经过精心巧妙包装的“伪新闻”能够蒙蔽住有学术专业性和新闻鉴别力人士的双眼。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政治学教授戴维·韦尔奇近期就在国际公开场合批驳西方媒体在南海问题报道上有失公正、望文生义、误导公众。他说,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南海问题时,“中国有进攻性的行为”、“中国进攻性的吹填作业”、“中国威胁航行自由”这类话语张口就来,致使读者自然而然对南海问题形成标签化的印象。他建议西方媒体应参照中国官方的表述,做到平衡公正。
美国东西方研究所研究员格雷·奥斯汀去年以来连续撰文,批驳一些媒体关于“中国在南海进攻性地填海造岛”的说法。他援引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文档数据,对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在南海的活动进行对比,认为“进攻性”一词很不客观。他说,如果相关媒体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就会理解为什么中方说自己一直在保持克制。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师本·雷诺兹日前也公开撰文批评《纽约时报》,指出该报近期一篇社论严重夸大中国对本地区其他国家和美国构成的威胁。他说:“用有选择性的内容和真假掺半的报道描述美中在南海对抗并以此误导美国公众是美国国防部干的事情,不该出自媒体之手……这只会造成美中人民的对立。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些错误和危险的论调。”
笔下有硝烟,西媒当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