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亮点解读:网络扶贫让农民有获得感

2016-07-27 21:36:03|来源:中国网|编辑:杨玉国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亮点解读:网络扶贫让农民有获得感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网络资料近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这份历时两年制定完成的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7月27日下午,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龚晓峰接受包括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阐释《纲要》的亮点。

  此次发布的《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龚晓峰认为,《纲要》有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龚晓峰认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纲要》中有个词值得注意:网络扶贫。

  对于网络扶贫,龚晓峰解释,目前中国还有五千多万的贫困人口,这些人在信息化时代不能落后,国内的数字鸿沟不能太大。要给这些贫困人口进行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村村通”,过去是发展广播、建高速公路,现在则是信息化时代,要修信息高速公路。

  “在工业时代,农民的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信息时代,农民的理想是——屋里屋外,接入宽带。”龚晓峰表示,这是网络扶贫最精彩的一点,让农民享受到信息化的好处,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龚晓峰认为,《纲要》呈现的第二个亮点是跟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相结合。他指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也要依法治网。市场经济的法治前提不能丢掉,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也一样。

  龚晓峰还提出,《纲要》的第三个亮点是跟中国经济的新常态紧密结合,信息化发展要起到支撑和引领的两方面作用。

  他举例称,新出台的《纲要》分为六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信息化本身的能力建设,第四部分是讲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能力。这两部分说明,信息化的自身能力很重要,它可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至于如何支撑,龚晓峰认为,要结合中国国情,整合官产学研用的各种资源,找到适合的模式来支撑。“个体的信息化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多层次的需求来优化有效供给、细化有效需求,才能找到经济的合理均衡点。优化供给就是提高我们的能力,使信息产品向中高端迈进,才能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

  龚晓峰讨论的这一点,同时也是《纲要》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中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但同时,龚晓峰也指出,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上,很多“游戏规则”的制定权并不在我们手上,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也非常重要。

  张新红称,《纲要》的字里行间,有三个词非常亮眼,分别是时代感、人民性和自信心。

  他解释,所谓时代感,是《纲要》开宗明义地谈到现在是处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的信息革命的建设阶段,提出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该怎么做的问题。

  人民性体现在《纲要》特别强调了要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都能享受到信息化或者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福利,让人民更多地参与进去,让每个人都能获得在信息时代新的发展能力。

  他还谈到,《纲要》所呈现的自信心是基于现在的产业和技术基础,以及未来网络大国的优势和数字红利。张新红表示:“现在我们有7亿网民,未来哪个国家能达到14亿网民?中国可以,这是我们可能有的巨大发展。”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