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寻找历史遗存——记杭州西湖文化特使吴樾和樊霖涵

2016-08-23 09:56:0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图片默认标题

杭州西湖文化特使吴樾正在吴山为大家讲解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漪峰 王晓彬):“吴山这座山的名字很复杂,根据不同的山头起了很多名字。这边附近的山头叫伍公山,其他还有叫紫阳山、云居山……”杭州西湖文化特使吴樾正在杭州吴山景区做给人们做着讲解。这一天,吴樾和他女朋友樊霖涵一起带领新一届杭州西湖文化特使进行“原地旅行走读西湖”的体验活动。

  西湖文化特使是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下属的一个青年志愿者团体。一年一届,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开办了五届,西湖文化特使的人数也已达到了好几百人。他们大多为大、中学生,也有一些白领上班族。经过为期一周的集训后,他们将成为西湖文化特使,参加为期一年的活动。

  吴樾和樊霖涵都是西北大学历史学系的大四学生,从大一起,他俩就开始在古都西安的各大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吴樾,21岁,浙江杭州人,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樊霖涵,24岁,河北保定人,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来自一南一北两个城市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在了一起,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成为了一对令人羡慕的文化特使情侣。樊霖涵说:“(我们)都是学历史的,也都爱去博物馆,大一时一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做讲解,慢慢就熟了。之后的目标和追求也差不多,就在一起了。(我们)在观念上比较认同,对出去旅游的概念也都是以文化遗产为目的地的,(所以)比较能玩到一起。”

  只要一到假期,吴樾和樊霖涵就会闲不住地往外跑,寻找各种文化古迹。过去3年,他们已走过了中国的很多地方。与常人旅行不同,他们经常会选择一些在大家看来不起眼的小地方。别人旅游都是去看景点、逛公园、商场,而他俩更乐得探索于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原野阡陌,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文保建筑往往是在这样的地方。

  身为杭州人,吴樾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他眼里,西湖是自然和人文结合的产物,行走西湖的时候要多关注人文方面的东西,理解其中的文化。杭州是个旅游城市,西湖申遗成功后,每年来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大多数人只会根据西湖十景去游览,单纯走走、看看,但对于西湖边上的一些文化遗迹并不了解。之前,吴樾和樊霖涵在上海和台湾都参加过类似原地旅行的活动,“原地旅行”就是在一个城市中以步行的方式对某个小块区域深入地导览,比较细致地去发掘文化方面的内容。杭州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于是他们萌发了在杭州进行尝试的念头。吴樾说:“对于市民来说可能平时西湖也来的很多,但未必能够深入了解到西湖角落上的细节和文化。我们希望带领市民更多深入地了解杭州这座城市和它的文脉。平时大家看到人头涌动的地方都是比较大众的景点,而有很多细节和小众的角落都没有被人发觉,反而是很安静的地方。现在大家都越来越崇尚深度的游览,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给外地游客提供从另外一个不同的视角来游览西湖、游览杭州。如果有可能的话也给他们提供二次游览的可能,他们原来可能来过杭州,看的都是一些大众景点,通过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一次又一次来认识这座城市。”

  吴樾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杭州市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并将其纳入到了杭州西湖文化特使的活动项目中去,取名为“原地旅行走读西湖”。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后,杭州市就成立了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负责统筹西湖文化景观的监测工作,组织招募杭州西湖文化特使志愿者。每年监测管理中心都会举办各类西湖文化推广活动,如进校园做西湖文化遗产方面的讲座、拍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纪录片、做历史遗迹方面的课题研究等。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夏攀介绍说:“发起(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宣传西湖世界遗产。市民游客对于西湖是一个景区的概念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是对于世界遗产这个观念还不是很深入人心,需要我们共同来宣传。原地旅行活动前年就开始了,(我们)会定期带一些市民游客,以城市漫步的形式去走读西湖遗产,让他们不再是以一个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而是)更深刻地去了解西湖的文化。”

  在世界遗产老师的鼓励下,吴樾他们开始有系统地做原地旅行的线路设计,目前为止已推出了2条成熟线路——北山街和吴山线路,之后还会陆续推出灵隐和天竺三寺线路。在故事的开头,他们就是带着新一届的西湖文化特使来体验新开发的原地旅行线路,先内测一下这条线路设计是否合理,行走时间长短等等。之后等线路设计成熟了,他们还将制作成手册,添加上餐馆、旅舍或厕所等标记。这样即便没有人跟随讲解,普通市民和游客也可以根据这本册子顺利地行走完这些线路。他们说:“我们希望让市民和游客知道杭州热门景点以外的一些东西,有些就在人头攒动地方的隔壁,同时也想让市民和游客知道这些有名的景点也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