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西子湖畔的全球期待与中国贡献
王灵桂
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即将在中国历史名城杭州举行。西子湖畔将迎来全球20个大国的元首和首脑;三潭印月将见证的,并不仅仅是群英汇聚、群贤毕至的盛况,也将见证盛会上的中国作用、中国贡献、中国气派、中国思路。
G20机制,起自对危机的应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汹汹来势,G7难以应对,新兴国家遂成为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生力军。近来,全球经济已有复苏迹象,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增长预期普遍下调,民粹主义、恐怖威胁迭起不休,很多国家经济增长几乎为零、公共债务日益沉重、失业率居高不下,而英国“脱欧”又给西方乃至全球经济增添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挑战再次严峻地矗立在了人们面前,各国决策者再次迫切希望找到提振全球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G20杭州峰会正处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能为世界经济振兴提供新模式、新经验;发达国家希望中国能为低靡的世界经济带来“强心剂”,缓解自身困难;各国智库纷纷著书立说,希望中国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总体看,国际社会既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更期待中国对世界经济提振做出贡献。这就是杭州G20峰会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对于国际社会的热切期待,中国已经做好了贡献力量的准备:
以合作促发展。中国故事的成功过程,本质上是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因此,中国的思路是维护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建设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由于多边合作进程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区域合作风起云涌,五花八门的原产地规则造成的“面条碗效应”越来越严重,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背离多边合作的力量。美国放弃多边主义推动TPP,表面上看是一种推动一体化的力量,但因其设定的高门槛终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种分化力量。因此中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价值链和市场,并继续推动多哈回合多边谈判。
夯实发展基础。互联互通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把互联互通,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发展诉求。道路、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落后国家(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又是他们自身无力解决的难题。互联互通的缺失,成为持续落后的根本原因,使他们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无法进入全球经济网络。中国支持APEC把互联互通作为核心议题,支持G20成立全球基础设施中心,支持世界银行成立全球基础设施基金。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自身为推动互联互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不仅设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还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以创新促发展。创新是发展的内在动力,既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也包括发展方式的创新。中国经济面临着成本快速上升、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迅速增加。因此中国提出创新发展的思路,提倡“万众创新”。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竞争、贸易、就业等领域的结构改革,让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市场力量充分迸发。
改善全球治理,实现包容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长期缺少话语权,利益得不到关注。因此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国际经济秩序能够更加公平公正的愿望非常理解,支持在全球治理过程中逐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事实上,中国推动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国中就有很多发展中国家。
总之,作为G20东道国,中国乐于承载国际社会赋予的期待。“中国方案”就是回应国际关切的一种“增量贡献”: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实现更大规模经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吸收更多资源进入全球经济循环;鼓励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是未来中国贡献世界的基本思路,也将是杭州G20峰会的最大亮点。(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