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专家红其拉甫口岸畅谈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
被皑皑白雪环抱的中巴红其拉甫口岸 摄影:黎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中国巴基斯坦边界的红其拉甫口岸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支。探寻丝路密码•溯源中华文明 —— 2016丝绸之路综合科考队7日来到红其拉甫,队内专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条道路,使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今天的人们应当继承历史上汉唐等光辉的时代。此外,大一统观念被新疆等中国各个边疆区的古代居民普遍接受,这是2000多年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的文化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表示,通过这个口岸的巴基斯坦方向,过去有外来文明影响了中国文化,而后中国文化又改造了这种外来文明的若干形式,使它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汉代人有“宜西北万里”的说法,可见当时的人非常关注西北,可以说从汉武帝到司马迁都是如此。通过这个口岸的交通体现了中国古代以来在中外交往中的宽阔胸怀和文化气度,今天的人们应当继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唐等非常光辉的时代。
从巴基斯坦一侧看红其拉甫口岸国门 摄影:黎萌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穆桂金说,看到这个翻越达坂的地形,它是通往巴基斯坦的。过去它虽然不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通道,但现在已经是了。我们这一边通行条件还不错,但巴方那边是一个深切下去的谷地,通行条件不太好,所以在过去没有大规模的商旅。现在的中巴公路为中巴友谊做了很大贡献,这说明科技的发展为道路的畅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说明道路是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变迁的。这条道路可能还会有新的提升,这就会把世界变得更小,沟通更容易。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叶舒宪表示说,站在中巴的国门,想起了历代的统治者向昆仑眺望的景象。秦始皇那么厉害就到了陇西;汉武帝派了张骞来,他自己没来;隋炀帝是走的最远的,到了武威,距离这里大约3000公里。统治者们主要看到的是黄河源头,就是国家的命脉来自昆仑山。我们走了一路,我一直在问,昆仑昆仑,喀喇昆仑在哪里?现在,6000米海拔的喀喇昆仑就在眼前,所以我非常激动。喀喇昆仑的南边,是印度河流域,西面是阿姆河流域。所谓的万山之祖,万水之源,如今可以理解为欧亚大陆三大古文明的交汇之处,昆仑是世界意义的圣山。
中巴公路穿过国门向巴基斯坦延伸 摄影:黎萌
北京大学教授齐东方说,我们站的位置是中巴国门处,但实际上在古代这里是畅通的。现在看来,我们在中国的考古发现,已经发现西域传到中国的有金银器、玻璃器,还有香料,青金石等,这些外来的东西传入了中国。中国也向外面输送了丝绸等。通过这些活动,东西方人民之间有了了解。所以这条通道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中西方的对话之路。也就是通过这条道路,使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最后使人类共同前进。
新疆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贾丛江认为,这条路今天是“一带一路”重要的交通线,其实古代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支线,通往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河流域。《汉书》里记载的罽宾,说的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还有一个地名叫悬度,是汉语取其意译,也应该就在罽宾附近。所以现在看,从古到今,它一直在发挥着交通枢纽的作用。丝绸之路既有物质交流,也有文化交流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内地运往世界各地的丝绸这样的物质,我们还应关注中原文化的传递。中国文化留给后人的不是宗教等通过古代文书而被后人关注的这些东西,中原文化实际是带来了先进农业和手工业技术,这是无形的。还有政治文化,尤其是制度精神,比如官制。其实像新疆这里,古代一直沿用了中国内地的官制。又比如,大一统观念被新疆等中国各个边疆区的古代居民普遍接受,这是2000多年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的文化基础。
国门中方一侧的公路和雪山 摄影:黎萌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学系主任肖小勇表示,这里是这次昆仑•河源道科考的第四个边防站和山口,我有两点感想,一是每个边防站扼守的就是一个关口,我们新疆管这样的地方叫达坂,达坂我理解就是一个可以通过去的地方。第二个感想是,这次科考到此就不能再往前了,这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将来有朝一日,我们从这个关口下到另外一边,继续我们的科考,真正地把这条路走通。另外我想补充的是,从这些通道里,我们可以感觉到这里的环境是宽且平缓,河谷中有草地,所以这些通道不光是商旅,我觉得更多的也应该是在古代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特别游牧民迁徙的通道。
国门巴方一侧的雪山 摄影:黎萌
探寻丝路密码•溯源中华文明 —— 2016丝绸之路综合科考活动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科考活动为期10天,旨在对昆仑以及与昆仑有密切关联的河源文化等进行更科学的梳理分析,这也是迄今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学科综合田野科考。
两名巴基斯坦游客在口岸巴方一侧自拍留影 摄影: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