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重温“彝海结盟”红色传奇 传承民族团结力量
为红军长征带路彝族同胞后人马晓兵接受记者采访。摄影:王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涛):“每次爷爷讲起那段历史,脸上都能看到满满的自豪!” 38岁的马晓兵充满深情的回忆,而他口中的“那段历史”就是享誉世界,被载入史册的“彝海结盟”。
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与彝族果基家支的首领果基小叶丹在冕宁县彝海边歃血为盟,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开辟了道路,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执行开拓了先例,也向世人宣告了中华民族团结的力量坚不可摧。马晓兵的祖父沙马马海就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全过程参与者。
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的不远处,马晓兵根据祖父的回忆,向“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一行讲述了这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1935年5月,红军长征来到冕宁县泸沽镇时,要强渡大渡河北上抗日,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从泸沽经过越西到达汉源县大树堡大渡河边,另一条是从泸沽经过冕宁县城,再过大桥镇、彝海、拖乌,再到石棉县安顺场大渡河边。
红军选择了第二条行军路线。但是这条路也有不少困难,一是羊肠小道路难行,二是由于地方军阀对民族地区的长期压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因此,能否处理好与行军路线沿途彝族同胞的关系,关系到红军能否顺利通过彝区。但当时果基家支首领小叶丹等人对红军的来意心里没底。于是,就派出了精通汉语的管家沙马尔古和毕摩沙马马海兄弟俩前去打探侦察。
“红军不打彝民,只打官僚,红军和彝民是兄弟关系。”马晓兵说,这是祖父他们第一次了解到红军的方略。经过好几个来回,在兄弟俩的撮合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后,小叶丹带上几名亲属和沙马马海、沙马尔古到彝海边面见刘伯承。
马晓兵说:“据我祖父回忆,这是刘伯承和小叶丹的首次会面,也是最成功的一次会面。就是此次见面,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彝海结盟”。按照彝族的传统宗教习惯,举行重大的结盟仪式,必须请毕摩主持结盟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结盟具有权威性和神圣性。因此,我的祖父沙马马海和他的哥哥沙马尔古一起主持了彝海结盟的宗教仪式。”
“彝海结盟”后马晓兵的祖父沙马马海还担起了护送红军的责任。马晓兵说,祖父在护送红军的时候,才深切体会红军互帮互助、艰苦奋斗的精神:“祖父说长征的路艰险异常,他们即便是累到不行,也还是会去帮助自己的队友,拉他一把……祖父总是把这些故事反复讲述给后人,后人都深深地被感动。
受祖父的影响,马晓兵也总是以身作则,慷慨解囊。2013年石棉先后遭受了“4.20”强烈地震、“7.4”特大山洪两场灾难,马晓兵为回隆彝族乡在“7.4”特大山洪灾害中严重受灾的2户彝族群众带头募捐2000元,同时,他动员和组织县域内所有家族成员为这两家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其中现金2万余元。马晓兵说:“这不仅为他们重建家园助上一臂之力,也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广大各族群众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