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出口转内销 收藏价值尚待挖掘
日前,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广州味道”之“锦绣华彩花事多”互动体验活动中,50余名广州市民在广彩大师翟惠玲的指导下,以广州木棉为题材绘制广彩纸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惠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翟惠玲日前在广州出席“广州味道”之“锦绣华彩花事多”互动体验活动时接受本台记者专访表示,广彩引以为豪的“外销瓷”名号已发生根本变化,广彩现在几无出口,而主攻内销精品瓷、欣赏瓷,其工艺虽后继有人,然收藏价值有待挖掘。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广彩,曾经风靡海外,是中国主要的外销瓷品种之一,著名的“外贸货”。翟惠玲面对爱好者们介绍起广彩的特点颇为自豪,她说广彩“岁无定样”、“中西合璧”。“广彩的颜色艳丽,色彩碰撞比较大,图案应客人要求可饱满、可留余,除了主画面还有边地、斗方、写面,层层渲染非常精致。”
广彩始于清代康雍之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根据记载,来自欧美的大量需求,促成广彩的生产发展。为适应当时外销需要,匠人先将景德镇所烧素瓷坯运到广州,再根据欧洲客商提供的样稿彩绘、烘烤出彩瓷。鼎盛时期广彩风靡欧美国家,被誉为“欧洲官窑”。然而,上世纪80年代,由于釉上彩瓷含铅量超出欧美标准,大量广彩瓷器的出口任务被迫中断,销量一落千丈,剩下的中东市场由于艺术品卖成生活品的的价格而最终放弃。
2000年前后,广州唯一一间做广彩的工艺厂调整方向,出口转内销,转向订做精品瓷和欣赏瓷。翟惠玲退休后“下海”自办起了个人工作室。她说,来学广彩的人络绎不绝,但真正能沉下心来做这行的人少。“毕竟藏家要看作者的名气、技艺和沉淀,没有十多年学艺不可能有什么功力。”庆幸的是,翟惠玲的一个徒弟跟她学做了十五六年,现已成为广东省陶艺大师,非遗广彩项目广州市级传承人。
出席当天活动的广州市广彩发展研究会会长何青感叹广彩融合东西方技艺和文化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但其价格始终不愠不火,收藏价值还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