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记者手记:前人的牺牲要牢记 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记者在小金县采访老奶奶
央广网9月15日北京消息 (记者 杨莉莉)作为80后尾巴尖儿上的我,提到“长征”,想到的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那一段文字;提到“长征精神”,想到的是毛主席笔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的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牺牲奋勇向前,也只是泛泛了解。今年9月,我有幸参加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四川省网信办承办,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等单位协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报道,对我而言,是一次挑战,是一次震撼,是一次感动,是一次铭记!
四川在红军长征史上创下中央红军征战时间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自然环境最恶劣、红军长征路线最长“四个之最”的记录,这一次的采访经历6天5夜的奔波,行程过千里,一方面我们参观了很多红军长征遗址地,听了很多感人的长征故事,两翻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踏过海拔3000多米一望无际的草原,真正的体验了一次重走长征路;另一方面参观了多个灾后重建小县城,采访了多个县委书记了解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不易与坚持,倾听了多位老百姓讲述他们的平凡小日子。这一路下来让我对长征,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9月12日,经过一上午的山路十八弯颠簸,我第一次站在海拔4114米山顶,即使穿着冲锋衣套着羽绒服依然是冻得瑟瑟发抖,难以想象当年的红军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是怎么翻越夹金山的;在海拔三千多米的红原草原,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挺兴奋,稍微运动了一下晚上就开始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心跳加速难以入眠,而红军当年要在比这条件更差的情况下穿越大草原是何等艰难。这一次的翻雪山过草地的体验,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四川在长征史上“自然环境最恶劣”这一最,真的是“只有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无数革命先烈以流血牺牲的代价换来新中国的诞生,这一段历史,不仅仅是写在历史中,更要紧的是我们要牢记在心里,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在农村成长经历,让我对乡村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这一次的采访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听他们讲述他们的小日子,也让我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在小金县,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在喂小朋友吃饭,通过和老奶奶拉家常了解到,这位老人今年67岁,小朋友是她的重孙女。“以前住在土墙房,汶川地震房子塌了,现在住在政府修建的砖瓦房,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的日子真是太造业(方言:穷)了”,老奶奶一边逗着重孙女吃饭,一边对我说,听到老奶奶这么说,我打心眼儿里开心。和老奶奶的这一次聊天让我印象深刻,日子过得好不好,只有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去看、去听才能真正了解。而作为一名记者,要想写出接地气的稿子更需要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去感受,这也是此次“走转改”活动的意义之所在。
6天5夜,走过一些路,看过一些风景,遇见过许多人,倾听过一些故事,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将铭记在我心,在我迷茫不知方向的时候化为一股动力激励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