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记者手记:属于巴蜀之地的红色精神
南方网讯 (记者 林丽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践行感悟长征精神,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四川省网信办承办,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等单位协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于9月10日至9月14日启动。有幸借着本次采访活动的机会,可以让我们重返历史现场,用青春丈量革命热土,感受当年的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 见证四川蜕变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媒体代表。
短短的5天时间,来自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新媒体和四川省内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等近60家媒体代表重新踏上了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革命老区、革命纪念馆以及扶贫攻坚片区的征程,探访长征遗迹,聚焦巴蜀大地,采访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四川的可喜变化,亲身感受巴蜀这片红色沃土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创新创业、建设美丽富饶新四川等方面的巨大变化,记者用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全媒体报道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
如今,重走长征路四川站已拉下完美的序幕,但长征精神仍回荡在每位记者的脑海中,永垂不朽。让人不禁想起,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条洒遍红军将士鲜血的崎岖征途,红军将士是如何在烽火连年的岁月、饥寒交迫的战斗中得以坚持并取得胜利的,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壮烈的史诗,一座令人永世仰望的精神高峰。
此次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顺场以及白伙组这两个村落,他们乘着国家政策之风,在村领导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走向新高点,用属于实际行动来诠释属于他们记忆中的长征精神。每个村落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闪耀着传奇的色彩。而我们带着敬畏和缅怀之心重新踏上这片沃土,感受着他们的每一个变化,也是一种见证。
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南方网林丽丽摄)
媒体团首站走进具有集天地造化之灵气的浪漫之城——雅安,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识了人称“三绝”的雅雨、雅鱼、雅女,还探访了一支红色的军队用红色的火和红色的理想点燃的大渡河。80余年过去了,战争似乎已走远,留下了这座小城的宁静祥和,行走在安顺场干净舒服的村道上,处处是生活悠闲、安乐的居民,感受着居民乐观自信的脸庞以及纯真小孩的奔跑嬉闹。曾经的这里,充满着战争硝烟,1935年5月至11月期间,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长征经过雅安,并在雅安进行革命斗争活动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中国工农红军在当地彝族人民的帮助下勇夺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芦山县龙门乡白伙组(南方网林丽丽摄)
白伙组,曾经在“4.20”芦山地震中颤抖,牵动着党和政府以及数亿人民的心;如今这里草长莺飞、焕然一新。白伙组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围绕“农旅结合、产村相融、传承历史、彰显特色”的幸福美好新村建设目标,全力抓好“两个统筹”,着力让受灾群众早日安居乐业共同脱贫奔康。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白伙组新村的照片进行了点赞。3年来,白伙组谨记习总书记嘱托,以合作经营新模式带领村民加快脱贫步伐,使得在灾后重建中崛起的新村生机无限。
小富不能骄共同富裕才是大目标
所谓“输血不如造血,扶贫不如扶智”。在此次采访活动中,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让我最难忘的不仅是已脱贫奔康的村民,还有那些为了帮助村民脱贫的扶贫干部们。听到村领导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想方设法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费劲心思,通过量身体裁进行精准施策。
80后、90后的编辑、记者们
在此次采访征程中,80后、90后的编辑、记者占主体。不仅扶贫干部和脱贫村民拼,就连记者们,也是蛮拼的。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们不但在一路颠簸的车上认真写稿,而且在每一次的采访过程认真记录每条信息,生怕错过。特别是进入到阿坝州的时候,记者们不畏突然变化的天气,在寒冷、高海拔以及缺氧的状态下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按时出稿。这种拼搏的精神,我想就是对此次重走长征路最好的精神诠释吧!
采访活动虽已结束,但四川却在我对长征精神的领悟中给予了更高的领悟。如今,四川已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后摘帽退出贫困县和贫困村。在这个关键时期,仍需继续发扬长征精神,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结合新的实际情况,弘扬属于四川的新的长征精神。
在这5天的征程中,短暂却有意义。我们用青春丈量革命热土,重走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长征永远在路上。我想,面对脱贫攻坚,我们在新时期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才能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