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改组1000天:社会民生改革多
中央深改小组1000天了!
秋分刚过,正是丰收季节。9月24日,周六,一个平常秋日。
这一天,中央深改组1000天了。于中国改革,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中央深改小组”,全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于2013年12月30日。彼时,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一个半多月之后,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强大的“领导小组”,中央深改小组应势而生。
- 超高配
习近平任组长,3常委任副组长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中央深改小组由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任组长,3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任副组长。最高指挥决策层由4位常委构成。这个小组堪称“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这个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它下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6个专项小组。
中央深改小组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这个改革,从2014年指向2020年,共7年,其中“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是全面深改的关键之年。到了今年,则是“施工高峰期”。日前,中央深改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快3年了”,“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也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但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关口”是如何突破的?关键在“改什么”、“怎么改”。
- 改什么
社会民生类改革最多
2014年1月22日,中央深改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至2016年8月30日,共召开了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其中,审议通过文件151份,审议并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的文件11份。
小组审议过的162文件,可归为社会民生改革、经济改革、法治改革、政治/党建/反腐改革、深改小组自身规则五大类别。其中社会民生改革类最多,包括《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等。随着时间推进,改革涉及领域更广泛、更有针对性、更细致。
此外,深改小组特别重视试点,这些试点包括自贸区建设、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等方面。其中,17份文件直接涉及到试点省市。
绝大部分文件针对全国,部分文件涉及具体省份,主要包括上海、宁夏、海南、青海、福建、北京、广东、重庆、新疆、湖北、浙江等11个省区市。其中,涉及上海市的最多,有5次,涵盖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进展和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意见、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等方面。
- 怎么改
着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
针对改革“方法论”,中央深改小组历次会议均有阐述。
召开第一次会议时,习近平即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坚持集思广益、民主集中,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
改革要开好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强调,起跑决定后程。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
改革分轻重缓急。第三次会议,习近平强调,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改革要“狠抓落实”。第三次会议,习近平指出“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
领导干部要有“改革思维”。第十一、十二、十四次会议,曾多次关注“改革思维”话题。
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看来,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主动调整中国的治理体系,设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历史关口的改革发展事业,为“破茧”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孵化力量。本报记者 陈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