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网媒记者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寻黄土地上的红色记忆(高清组图)
图为延安宝塔山上一景。摄影:聂峥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聂峥):9月28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活动采访团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参访了延安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并通过观看红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等形式,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切实感受中国革命红色精神。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是真正到了延安。”宝塔山位于延安市区中心,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延安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宝塔山海拔1135.3米,登上44米高的宝塔塔顶,延安的景色尽收眼底。
在延水河畔的清凉山南麓,有一座浓淡相间的土黄色窑洞式建筑,它就是延安新闻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也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这里曾先后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在地。革命时期,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潮湿的洞穴里创办通讯社,建立广播,发行报纸刊物,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全国解放后建立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延安革命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3.5万多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1.3万余册、调查访问资料百余卷,成为融收藏、研究、宣传于一体的革命纪念馆。毛主席曾经创作《沁园春·雪》的小炕桌等革命文物均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
网媒记者们还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这部歌舞剧根据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而成,在民族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寇浴血奋战。无数抗日志士奔赴前线,英勇捐躯;大量党的领导和骨干因为要领导边区建设、指挥军队作战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938年7月,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延安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