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义渠国遗址:农耕文化与民族融合的历史存证

2016-10-01 20:39:3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娟):热播历史大剧《芈月传》将义渠戎国这个陌生的名字带到了公众的视野,剧中当红影视明星高云翔扮演的义渠王英勇神武,粗犷的外表下深藏着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对家国民族的赤子之心。义渠王与秦宣太后芈八子之间凄美动人的感情令人唏嘘,然而观众不禁要问,影视剧中雄宏壮阔的塞上草原,素衣花环的歃血为盟,尔虞我诈的部族争斗,风云诡谲的朝堂风云,究竟是戏剧情节的浪漫演绎,还是证据确凿的史书工笔呢?历史上的义渠王何许人也,历史上义渠戎国又身在何处?记者带着这些疑惑,来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对义渠戎国遗址做了一次深入的采访报道。

  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东接子午岭,南临泾河与陕西省相邻,县城东部梁峁沟壑交错,中西部多川台河谷,马莲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孕育了一方淳朴的西北人民。义渠戎国就位于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

  记者乘坐出租车缓缓爬上崎岖的山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平整的山岗,负责陪同我们的宁县文广局局长丁彦宏和副局长连焕宁介绍说,“这里叫庙咀坪,义渠古国遗址就在这里。”

  简直不可置信!目之所及处是一块独立的土梁峁,虽然遍植苍松翠柏,但实在很难把眼前这片“荒地”跟赫赫威名的义渠戎国联系在一起。“义渠国距今三千多年了,很多建筑痕迹,已经被历史的尘沙掩埋。”

  然而,举目眺望,仍然能大体辨出义渠建立都城建制的轮廓,遗址高台坐北朝南,背靠南义塬峁,下临马莲河、城北河、就龙川、水门沟四水交汇之处。这四处河流都是黄河支流,义渠古国交通极为方便,可乘船只在关中与塞北之间畅通无阻。

  “这块地方的风水非常好。”宁县文广局丁彦宏看着眼前的地形,叹为观止。管子曾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广川之上,因天材就地利也。”义渠古国遗址背靠高山三面临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与古代建城的要求非常吻合。

  记者用脚步丈量了一下,义渠古国遗址所在的这块梁峁,南北长约330步,北部宽,南部窄,北部的宽度大概是南部的两倍,其形状像一把倒立的牛皮水囊,囊口对准马莲河和城北河交汇处。

  庙咀坪占地120余亩,约8万平方米,世界杯用的足球场地是7000平方米。那么,10个这种足球场为7万平方米,也就是说义渠国遗址比11个足球场还要多。在地理位置这么得天独厚,面积又足够开阔的地方建立城池,可以想象在当时义渠国国力雄厚,人口众多。

  “来,你摸摸这里。”在丁彦宏局长的提醒下,记者走向这段仅存的城墙遗址。此处夯土层厚约六公分左右,系黑色土质,十分坚硬。城墙并非直线走向,而是依照自然地形弯曲,呈现不规则形状。

  义渠国古城最高明的一点,在于临水但不受洪水困扰,庙咀坪坪面距河床高约25米,其剖面上层为黄土,下层为青砂岩,十分坚固。

  记者来到庙咀坪南面,这里视野相对开阔,远眺前方山丘,满山绿树郁郁葱葱,“以前宁县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年种下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

  山下有一处优美的小桥,水中亭台风格古朴,这是宁县政府近年来打造的水上园林景观,利用了非常巧妙的橡皮坝,雨季蓄洪,堵水造池,既不影响生态,也能丰富居民生活。远远望去,依稀能看到老人在桥上驻足,孩子在亭中嬉戏。

  “看到那座九龙抱柱的石柱了吗?这里有个典故,狄仁杰曾任宁州刺史时,(宁县在隋唐时称作宁州)御剑斩九龙,保一方平安。”浪漫的神话传说,传达的是老百姓对太平盛世的礼赞。

  狄仁杰斩九龙的故事在宁县民间流传颇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迎合了传承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诞生了周祖,周人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创了先周农耕文化的先河,使庆阳由以牧业为主的游牧区变为以农业为主的半农半牧区。义渠古国虽然是少数民族政权,但是一个定居从事农业,兼营牧业的国家。

  沿着庙咀坪边缘的的小路缓缓行走,可以看到两旁繁盛的松柏杨柳、榆杏沙枣,以及盛开的木槿,“宁县土地贫瘠,但是这里的树木长得非常快。”黄土的土质疏松肥沃,适宜旱耕农业。

  春秋时期中国经历了一个温暖区,北方地区相对比较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 1972 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点。据竺可桢考证,春秋时期的全国平均气温在25℃左右,这个温度最适合麻、黍、稷、麦、菽的种植,而先秦居民,主要靠五谷为食。

  “宁县最有名的特产是香油,这是用苏子榨的,我们当地方言管苏子叫荏。”

  宁县方言已经有近四千年历史,最古老的华夏族语言——雅言就是书面化了的宁县方言,《诗经》基本上就是以古宁县方言记录的。

  义渠国所在的宁县,早在夏商时期就隶属雍州,乃是周族发祥之地。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诗经•大雅•生民》以四言诗歌形式记述了周人始祖后稷从诞生到发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用生动唯美的前秦语言讲述了关于周族起源的神话史诗。史料记载,周人在宁县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历代生生不息,直到诞生了强大的对手——义渠戎。

  义渠戎是远古游牧民族中较为彪悍的一支,与居住在北豳地(今宁县一带)的商属先周部落(姬姓)经常发生冲突。戎、狄人数虽少,但由于长期以打猎为生,剽悍好斗,战斗力极强,先周部落和他们进行过多次残酷的血战。最后,周人被迫南迁,春秋战国时期,义渠人在此建立都城。

  义渠人与周人虽然有冲突,但义渠人学习借鉴了周人创立的农耕文化,庆阳地区出图的大量新石器遗址,从这些遗址中发现了房屋、窑穴及糜子、油料等粮食作物,足以说明义渠国很早就从事农耕活动。

  义渠人以游牧民族起源,最终却以农耕方式定居,这是中国历史演变的真实写照。

  义渠国在宁县地区长期繁衍生息,直到东周时期,随着王室式微,地方诸侯日益崛起,其中最强大的一支当属甘陇之地的秦国。秦国通过变法改革,军事实力迅速壮大,接连与各国开展大小战争,不断向东趋近,大有问鼎中原之势。义渠国由于国土辽阔,国力雄厚,回旋余地大,因此能与强秦对抗四百年之久。

  这期间双方多次交手,互有胜负,直到公元前272年,秦国才灭义渠。

  “义渠国是被秦宣太后打败的。”秦宣太后,就是历史上的芈八子,这位传奇太后利用卓越的政治头脑,让义渠人与秦人数十年间和平共处,互通姻缘,相安无事。

  秦宣太后和义渠王的情事,不管是政治联姻还是两情相许,从侧面反映了民族融合。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

  “我觉得‘戎‘字欠妥,历史上习惯将中原以外的地方民族政权称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但这种叫法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宁县文广局副局长连焕宁对史学界关于少数民族的称谓提出了质疑。“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在融合过程中,虽然有冲突、有争斗,但地位是平等的。”

  虽然有着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但宁县仍然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摘掉贫困这个帽子,扶贫还需扶智,扶智最关键的创新思维,挖掘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其转换为良好的经济效益,义渠国文化产业园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义渠国进入公众视野,得益于古装大剧《芈月传》的热播,“这个电视剧播出后,在全国的影响非常大,以此为契机,宁县县委县政府把义渠国文化园的建设,作为全县旅游文化产业的名片,全力进行打造。今年三月份召开了首届义渠文化研讨会,会议结束后我们成立了义渠文化研究院,组织相关机构及专家学者进行义渠文化的挖掘,组织西北大学的专家教授,负责编写了《发现义渠国都》这本书,这本书编成以后,填补了中国文学史、民族史的空白,位义渠古国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实践。”

  义渠国文化产业园还处于项目招商阶段,然而湘乐镇印象义渠—莲花池景区已被国家旅游局列入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莲池村相传是义渠国的后花园。据丁彦宏介绍,该景区通过景观及情景再现方式展示义渠人弯弓射箭、策马奔腾、草原牧歌的风情民俗画,尽显游牧民族粗犷豪放之风,是集特色苗林培育、绿色餐饮的服务、生态休闲观光和农特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景区,自今年7月试营运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接下来,宁县将全力打造义渠国文化园,利用三到五年实践,计划投资30亿左右,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进行开发建设,把义渠国文化遗址打造成全国独一无二的义渠文化圣地。

  “归根结底,我们想借助文化扶贫,让宁县富起来。”

图片默认标题

义渠古国遗址所在地庙咀坪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