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何以饮誉全球?
提起长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想起毛泽东主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诗句,“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庄严文辞。外国人怎么看长征?如何评价长征?这是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著名学者布热津斯基,1981年7月携全家到四川安顺场旅游,参观了当年中央红军胜利渡过的大渡河。回去之后,感触颇深,立刻写下了一篇题为《沿着长征路线朝圣记》的文章,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我们走近大渡河时,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像长征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及至亲眼目击,才知并非言过其实。这条河水深莫测,奔腾不驯,加上汹涌翻腾的漩涡,时时显露出河底参差狰狞的礁石,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由此,布热津斯基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如此的艰苦环境下,依然取得了长征的辉煌胜利。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他还认为,与红军长征相比,公元前2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假日远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赞誉长征“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十分关注“长征精神”。韩国媒体评论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他们认为,长征是人类史上的奇迹,从“长征精神”中,可以看到中国在现代世界史中将发挥中心作用的潜力。
笔者研究发现,80年来,许多国际友人对长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盛赞红军长征。他们中有著名的领袖人物、军事统帅,也有专程来中国采访报道的记者、作家,更有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重走长征路,体验长征精神。其中有一些外国人,先是抱着好奇甚至怀疑的态度来看待长征这一事件,但在对长征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思索后,他们都成为了长征的赞颂者和崇拜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对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他们认为,长征精神不仅是一种民族精神,更是全世界共享的精神财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产生了浓浓的“长征情结”?“长征精神”凭什么引起全世界人们的称颂?
我想,答案一定是,中国共产党的“长征精神”与人类所推崇的奋斗精神、英雄气概有很多共通之处。诗人说得好,穿过风雪,就有了风雪的坚韧;走过草地,就有了草地的深邃;翻过大山,就有了大山的抱负;涉过大河,就有了大河的豪迈。长征是考验,长征是历练,长征更是一曲人类在极限中求生存、在绝境中显奋斗的凯歌。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所向披靡,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迎来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全国解放。
从外国人的“长征情结”可以看出:长征,不仅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是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早已超越了时空,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