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的“世俗佛教”——大足石刻(组图)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摄影:阿尼尔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唐远贵 刘洋 程旻 阿尼尔):汉朝时期,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又形成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三大体系。古时,人们多以石窟、壁画和石刻等形式传播佛教文化。中国有四大佛教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闻名遐迩。与四大石窟齐名,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佛教的圣地,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家和道教的造像并陈。所谓“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石壁上摩刻的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和石刻造像等。大足石刻景区讲解员刘霜介绍说:“大足石刻是指大足(区)范围之内,全区共有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分布于全区(大足区)100多个地方。其中有75处被列为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整个大足(石刻),主要还是以五山为代表,这五山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
“五山”摩崖石刻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大足石刻有“三教合一”的造像,“儒释道”三教在一个洞窟出现;此外,大足石刻也是“经变相”,就是把常人很难理解的经文,用图像和塑像的形式展示出来。
“五山”中的宝顶山石刻由得道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时期,公元1174—1252年间开凿,历时70余年,距今8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一座有近万尊造像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有巨型雕刻360余幅,有护法神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六道轮回图、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牧牛图等造像和石刻图文。所有造像精致细腻,极具生活化。普通民众能通过通俗易懂的石刻内容了解佛教经文,并加深对佛经的认识和理解。大足石刻景区讲解员刘霜介绍说:“高僧赵志凤刻石刻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当地百姓宣扬佛法,教化众生。所以这边石刻造像的内容多偏向于生活化、世俗化。这里也被专家学者称为‘人间佛教’。它是把经书刻画成图画的形式来展示,老百姓一看就懂。所以它也被称之为‘崖壁上的世俗佛教’。”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和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女士表示,在大足石刻中,“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地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这里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也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的造像者。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日渐淡化。此外,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也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神祇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经和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相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