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事口口相传 红军奇迹激励后人(组图)
赤水河边 红军一渡赤水的土城古镇风景美 拍摄:台林珍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台林珍、王姗姗、王全文、王曦、黄越、遵义台李俊):10月22日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的英雄史诗,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之战无疑是长征奇迹中的一个典范,以出色的运动战变被动为主动,牢牢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中的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在中国广为流传。长江上游的赤水河流经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因沿岸丹霞地貌导致水色赤红而得名。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三个月之内四次渡过赤水河,纵横驰骋于川黔滇三省,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欲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企图,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决定性的胜利。
四渡赤水可以说是长征中红军打的最漂亮的一场仗。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称可以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毛泽东却说:“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讲解员任丹彤介绍说,1935年1月29日凌晨,三万红军搭设浮桥,从土城一渡赤水河,由此拉开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现在很多人来赤水参观,就想亲身感受80多年前的这个奇迹。“一渡赤水时红军是被迫,到三渡(赤水)时,(红军)被动转主动,最后(四渡赤水时红军)用调虎离山之计。中央红军三万多人,可以在国民党军队四十万多人的重重包围之下,(最终)突破,这一段历史非常非常伟大。”
赤水河畔,当年红军将士驻扎过的土城镇里,四渡赤水纪念馆、中国女红军街、青杠坡烈士纪念园、红军医院纪念馆等红色景点,成为这座千年古镇的新底色。古镇上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女红军街,纪念曾经驻扎过的女红军战士。不远处是中国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里面详细介绍了这些长征中的“奇女子”的故事。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女战士有32人,主要包括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等中央苏区党政军领导的家属。纪念馆讲解员黄佳介绍说,长征途中,女红军经受了更多的艰辛。“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一渡赤水河,她分娩,情况紧急,她连孩子的模样都没看清,也没给孩子起名字,就把孩子送给了当地百姓,自己踏上漫漫征途。就是这位女姓,分娩后不到十天,为营救同志,身上十多处被扎伤,其中七块弹片,深深地嵌入她的身体进里,终身没能拨出,每天秋冬季节,她都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传说毛泽东平生三次落泪,有一次就是为贺子珍。邓颖超第一次怀孕时,紧急任务在身,她便打掉了孩子,本想还有机会做母亲,没想到第二次怀孕时难产,三天三夜没有生下来,孩子最后也夭折了。后来,她和周恩来总理收养了近百位烈士的子女,把他们当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被亲切地称为周爸爸和邓妈妈。”
在土城镇四渡赤水纪念馆担任讲解员的任丹彤是本地人,大学学习的计算机专业。谈到转行的原因,这位1993年出生的姑娘说,她希望把家乡的长征文化讲给更多的人听,让人们了解这段不平凡的历史。确实,红军长征中的奇绝故事俯拾皆是。四渡赤水战役中有一个名扬天下的地方,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国酒茅台的故乡,也是红军三渡赤水的地方。今年,正值长征胜利80周年,茅台镇的“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区”迎来红色旅游高潮。红军纪念园的讲解员方泓苏说,茅台镇流传着许多红军战士与国酒茅台的故事。“红军长征经过了很多战争,又是翻山越岭的情况,能想象当时生活条件多么艰难。而且他们一路都是被动受敌的情况,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我们的酒代替药品,起到了消毒疗伤和解乏的作用,当时对红军身体恢复起到好的作用。这在革命红军先辈的回忆录里,都有记载。”
方泓苏介绍说,1935年的茅台酒,比现在的53度度数还高些,活血、消毒、疗伤效果奇佳。她说,当地流传着红军在茅台镇的故事,说红军战士严守纪律,坚持公平买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从茅台镇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后,再入川南,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围剿”红军于遵义的打算。红军在仁怀境内停留时间虽然只有三天,但留下的故事如茅台酒一样回味悠长,长征精神沉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人们心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