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者话长征】不忘初心,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出发

2016-10-19 16:42:3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蒋丽丽

  图片默认标题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研究工作者,曾多次来延安考察、学习,印象深刻。这次荣幸参加“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外学者交流活动”,再次来到熟悉的延安,仍然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

  延安是作为“革命圣地”而载入历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从上海、经南昌、广州、井冈山、瑞金到遵义,再到延安而进入北京,取得全国胜利。期间的“黄金时代”当属于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落脚于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中共中央、毛泽东曾在吴起镇停留13天,然后辗转到达延安。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个春秋,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础,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正是在延安的13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可以说,她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总之,中国革命以延安为起点,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对于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曾有过两次评价。一次是1945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作报告时,毛泽东指出:“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她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另一次是同年4月21日,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强调:“有人说陕北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下不得地。我说陕北有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七大在陕北开会,,这是陕北人的光荣。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

  1945年5月,陈毅曾满怀激情地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写下题为《七大开幕》的诗篇: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深沉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1975年,邓小平在同话剧《万水千山》主创人员谈话时指出:“要把长征中的路线斗争写明确,要写陕北是落脚点和出发点。”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主席指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党的战略部署、壮阔蓝图。走向民族复兴新长征的伟大时刻,我们要像当年八路军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从延安出发那样,不忘初心,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业再出发,向前进!(彭玉龙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