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丰碑 伟大的征程——献给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不朽的丰碑 伟大的征程——献给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罗宇凡、朱基钗、樊永强
历史,往往在某一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让人久久铭记。
1936年10月,主力红军征战万里胜利会师,功绩震烁神州,红星照耀中国。这群衣衫褴褛的斗士传奇般的远征,以其执着、勇毅,为黑暗的世界点燃了一盏明灯,为中华民族开启了一条复兴之路。
80年岁月山河,80年接力长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巍巍丰碑,传递无穷力量;不朽精神,激励接续奋斗。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带领中华民族在新的长征路上阔步前行。
一种力量永远引领前行——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
初秋时节,暮色低垂,华灯初上。
泸定桥东桥头的县城广场上,又到了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人们或在散步聊天,或在唱着欢快的歌曲,或在跳着热烈的锅庄舞……
不远处,大渡河水奔腾咆哮,泸定桥上13根粗壮的铁索,带着岁月的斑驳,在夜色中泛着寒光,印刻着那个惊天动地的历史瞬间。
81年前,22名红军勇士背挎马刀、腰插手榴弹,在光溜溜的铁索上匍匐前行,前方是枪林弹雨,底下是滚滚江涛,前面队员掉入江心,后面的仍奋勇向前……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里,中国革命完成了一次最英勇的冲锋,打开了继续前进的道路,展现出无可阻挡的力量。
时光流转,22名勇士的姓名大多已不可考,但一个历史细节却被后人反复提及:这支敢死队全部是由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
“即使再过80年,我们谈到中国共产党仍然不能不谈到长征,谈到长征仍然不能不谈到这次战斗。如果历史定格在这一瞬间、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没有党的领导,长征不可能胜利。”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说。
如同一座熔炉,长征锤炼出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核心——
广西兴安县,湘江战役纪念碑园里松柏青翠。四个灰白花岗岩雕凿的巨型红军战士头像,面容肃穆,默默矗立,向人们倾诉着一段惨烈的历史。
与飞夺泸定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2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遭遇了最惨痛的失败。经过5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全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兴安-泸定,如果在地图上标出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直线,中点恰恰是黔北重镇——遵义。
从失败走向胜利,遵义不啻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935年,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重新回到了党和军队的领导岗位。
以遵义会议为标志,一个年轻的政党完成了它的“成人礼”。“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独立自主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遵义市长征学会会长黄先荣说。
一旦有了坚强舵手,再大的浪涛也不能阻挡中国革命的航船。
在毛泽东实事求是、灵活机动的军事思想指引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经过一连串堪称神来之笔的行动,红军跳出了重重包围,迎来新生。
“危急时刻,是党中央以非凡意志以及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鼓舞了大家。广大红军指战员在实践中认识到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是最可依赖的引路人,坚定了追随的信心。”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徐焰说。
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具备了在惊涛骇浪中校正航向、力挽狂澜的能力;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实现了党中央对整个红军的集中统一指挥,牢固确立起党指挥枪的原则;确立了党的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则、重要制度和具体方法,增强了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不断走向成熟。
长征胜利是红军战略转移的终点,也是迎接中国革命新胜利的起点。
经过风雨洗礼、烈火熔炼的中国共产党,从此走进历史舞台的中心,带领中国人民跨过革命征途的激流险滩、写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史诗、掀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走向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时至今日,从长征中走出的中国共产党已发展为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世界第一大党。
“要让这样一个政治组织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一如既往地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王新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