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专家:"16+1"合作机制让中塞务实合作不断突破

2016-11-03 09:35:3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洪超):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即将在拉托维奇的里加召开,自从“16+1”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突飞猛进。可以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为各方经济利益发展和拓展合作带来了巨大机遇。塞尔维亚作为中东欧16国之一,牢牢把握住这一历史契机,中塞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水平也不断升级。

  “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16国在经贸、金融、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合作,也是融合“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重要举措之一。塞尔维亚是“16+1”合作机制建立后最早一批响应的国家,也是中东欧国家中由中国承建的大项目落地最多的国家之一,由中国基建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普平大桥就落户于塞尔维亚。

  对于中国普平大桥这个项目,塞尔维亚商务部经济顾问佐澜•焦尔杰维奇认为,普平大桥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市场的首张名片。通过这一项目,中东欧国家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基建项目上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扎实的施工质量。他说:“普平大桥一方面方便了塞尔维亚多瑙河两岸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基建企业的能力,在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建成这座性价比极高的大桥,这表明中国的企业是可靠的,同时中国企业在欧洲、在塞尔维亚建造的第一座大桥也证明,与西方国家的建筑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正是由于普平大桥的示范效应,借助“16+1”合作机制,中国企业迅速地承接了塞尔维亚的一系列基建项目,山东高速承建的位于泛欧11号走廊的E763高速公路项目、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科斯托拉茨电站项目先后在塞尔维亚落地。令人瞩目的是,在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中、匈、塞三国正式签署合作建设匈塞铁路谅解备忘录。2015年6月 “匈塞铁路”建设又被纳入“一带一路”合作共建框架之中。同年12月,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举行启动仪式。

  塞尔维亚经济专家、塞尔维亚贝塔通讯社特约经济专栏撰稿人亚历山大•诺瓦契奇认为,匈塞铁路项目是中国铁路进入欧盟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对于中国铁路、中国技术走出去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他说:“匈塞铁路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它将极大缩短两地旅途时间。中国在高速铁路建设领域取得让世界惊叹的成绩,建造高速铁路是需要巨大投资以及技术、经验支撑的,我认为中国企业会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引入到匈塞铁路项目中,而这也仅仅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地区兴建高速铁路网的开始。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支持,高速铁路建设在中东欧地区很难实现。”

  佐澜•焦尔杰维奇则认为,匈塞铁路大大拉近了塞尔维亚与欧洲中心地带的距离,有助于将塞尔维亚打造成地区交通、物流中心。他说:“匈塞铁路对于塞尔维亚的重要意义是,它将实现西欧、北欧与塞尔维亚的快速连通,同时这条铁路也将成为中国的“欧洲走廊”,中国商品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上岸后,就能通过匈塞铁路便捷地进入欧洲。”

  随着中塞两国合作领域不断拓宽,2015年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又签署了关于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的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成为中国在中东欧国家首个产能合作项目。

  亚历山大•诺瓦契奇认为,收购钢厂既给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收益,它将是“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内的又一个样板项目。他说:“斯梅代雷沃钢铁公司多年来一直在拖塞尔维亚经济的后腿,这家钢厂产能较低,技术陈旧,一直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才能维持。曾有美国的公司和斯洛伐克的公司尝试经营过斯梅代雷沃钢厂,但都没能成功。现在由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的公司收购这家钢铁厂,对于塞尔维亚来说是解决了一个经济难题,这家工厂的五千名员工的就业及家庭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而通过中国钢铁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改造,钢厂的产品也能在本国和周边国家打开市场,这可以说是双赢的合作。”

  “16+1”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塞两国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两国企业正积极探讨垃圾发电、清洁能源、工业园区等合作项目。对于当前的合作发展势头,佐澜•焦尔杰维奇表示,“16+1”合作机制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助力。他说:“中塞传统友好为双边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6+1”合作机制的建立为两国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合作的内容也从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到能源、钢铁等各领域。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落地塞尔维亚将会加速塞尔维亚的经济发展,也会让塞尔维亚人民感受到中塞合作升级带来的变化。”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