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2016年简政放权依旧“挑大梁”

2016-01-19 17:54:12|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1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推出一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让市场活力更大释放。

  会议决定了多项简政放权改革措施:包括再取消纳税人申报方式核准、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部门预审等150多项审批事项;再取消10余项束缚创业创新的部门行政许可;再清理规范192项中介服务事项;再取消汽车营销师、咖啡师、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等61个事项等。 

  在不断“放”的同时,也相应提高“管”的水平。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提出,为强化对改革的法治保障,把审批项目取消和下放、普遍性降费等改革成果及时用法律形式确定和巩固下来。会议决定对66部行政法规相关条款进行一揽子修改,并增加厘清部门监管职责、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的规定。以更有力有效的“放”与“管”释放企业发展和创新潜能。

  简政放权已经成为当前的中国政治经济领域最为人们熟知和热议的词汇之一。李克强总理上任之初即承诺,本届政府要将国务院各部门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砍掉三分之一。结果只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5年的目标,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并公布取消了211项职业资格。 

  仅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有关简政放权的文件就达55个,国务院常务会议有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主要议题涉及简政放权。这一年,国务院不仅全面清理了45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更首批取消6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

  从清理规范与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到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到“先照后证”改革,简政放权正一步步走向“深水区”。步入201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简政放权,可见改革不但没有降温,还在朝着更深入和有序的方向继续推进。

  这几年,简政放权不仅为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切实的便利,更为市场经济注入极大活力。与传统经济数据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创业创新局面异常火热,仅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就达到了685.1万户,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15.4%;注册资本(金)多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8.4%。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2015年我国经济总体稳定,就业创业数据亮眼,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简政放权改革释放的红利。

  过去30年的经验一再证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其根源就在于政府自身。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将政府改造成专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机构,尽可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在此情况下,简政放权将依旧扮演“挑大梁”的角色。不仅要发挥好其“先手棋”和“当头炮”的作用,而且还要让简政放权同行政服务制度创新一起成为推动改革的“加速器”和“润滑剂”。

  简政放权需要决心和勇气冲破阻力,但提高监管水平实则更难,这需要很长的能力建设过程。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简政放权的同时,还要“放”、“管”、“服”结合,三者不可偏废,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平衡。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可见,随着“放”的大规模落实,“管”将成为简政放权新时期的主抓内容。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