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我愿架设中以之间的爱与自然之桥——专访以色列建筑大师渡堂海

2016-12-05 15:58:1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以色列建筑大师渡堂海在特拉维夫的工作室里。(摄影 孙伶俐)

  国际在线报道(驻耶路撒冷记者 孙伶俐):提到以色列建筑大师渡堂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到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张家界玻璃桥,提到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海贝壳的独特造型,可能你并不陌生。他们的设计者都是来自以色列的建筑大师渡堂海教授。不过渡堂海却说他是个中国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渡堂海的工作室位于特拉维夫,工作室所在的这栋办公楼甚至周围的好几栋建筑都是他多年前设计的。他的工作室摆满了各种雕塑、设计草案和各类建筑的照片。渡堂海不仅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就连办公桌上都摆着《道德经》、《论语》等中英文对照的书籍。谈到他对中国的感情,渡堂海说他的外公外婆在一战时从俄国逃到了中国,他的母亲就是1919年在上海出生的,在上海寻找母亲故居的寻根之旅,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深情厚谊,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国的感情。渡堂海说:“首先,中国拯救了我的外公外婆,给了我母亲生命,也就是给了我生命。中国是我的家。在德国,我的爷爷奶奶在二战时都被杀害了,而中国人救了我的外公外婆。所以我很感动。犹太人和中国人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家的哲学思想都很像。”

  渡堂海1954年出生在耶路撒冷,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系毕业,2009年竞标成功,担任上海世博会以色列国家馆的项目总设计师。他设计的以色列馆海贝壳造型新颖独特,令人难忘。海贝壳一半是石头一半是玻璃,意味着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现代。渡堂海说:“我需要把这栋建筑设计得能反映并且尊重两个古老的国家,以色列和中国的两国关系,每个国家都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加起来有一万年的历史了,所以这栋建筑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建筑的风格,它必须表达出时间、智慧、传统,我设计这栋建筑不是根据犹太文化,而是从文化和技术的角度,融合了中国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共同智慧,所以这个设计是按照阴阳、太极来设计的,阴阳是二维的,但是这个建筑不是平的,而是三维的。阴阳一半是玻璃,一半是石头,石头代表过去、文化、传统、智慧,像大树的根一样,而玻璃代表未来、创新、技术,就像树顶上的枝叶一样,所以就把中国人和犹太人结合起来了。”

  自从设计了上海世博会的以色列馆,渡堂海教授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上海,开始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学生,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渡。正在读大三的屠一晟说,渡堂海教授对他们就像慈父一样,在同学们熬通宵做项目时,他常常会半夜一点钟给大家送吃的。他还经常带同学们去乡村采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设计上让同学们遵循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循规蹈矩。屠一晟说:“他是比较有人文情怀的一个人,本身是一个建筑师,而且又是一个诗人,所以他希望我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充分地融入诗学还有一些艺术。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他比较倡导我们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做自己想做的设计,并不是去遵循某些设计的规范。他对于建筑设计的一个观点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所以他也希望我们在设计当中体现这一点。他也经常带我们去中国的乡村采风,把那些传统的东西重新融入到我们的设计当中。”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