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怎么干:习近平给出答案
每年年底中央都会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划重点。
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7年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部分地区困难较大”。
而就在15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将给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蒙上一层阴影。
中国经济面临的这些问题,当如何应对?其实,习近平早已给出答案。
摆正心态: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1979-2008年年均增长率高达9.8%。然而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降到8%以下,2015年经济增速“破七”,外界有片面的声音据此认为中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
其实,随着经济体量达到一定规模,增速放缓是必然。纵观历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在经历高增长阶段之后,经济增速无一例外地下降了很大一个台阶。“经济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客观规律,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做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判断。
但是,有些人却认为“新常态”就是经济不行了,这无疑是过于消极片面的观点。实际上,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除了做出“新常态”这一判断,习近平还提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
明确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
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习近平一再强调。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他在会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
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则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去一降一补”,个个指向多年经济发展“沉疴”,项项关涉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改革不但要明确方向,更需向时间要效率。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2016年1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一文,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窗口期,但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不得不迈过的坎、不得不闯过的关,必须加快步伐,加紧推进。
回顾2016,“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全年4500万吨钢铁去产能任务、2.5亿吨煤炭去产能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到11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到10月底,46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迁入新居;计划新开工的2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2017年,改革任务依然艰巨。本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即将召开的新一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会有怎样的进一步论述,值得我们期待。
鼓足干劲: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
方向明确了,但工作的难点在于“怎么干”。“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是一个系统设计,各项任务不仅艰巨,彼此之间也有关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离不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习近平曾强调,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用好这个指挥棒并不容易。这不仅要求我们有“除旧布新”的改革勇气,“直面问题”的责任担当,还要有“一体贯彻”的系统思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坦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这四个“不能”,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提出了严格要求。
关于如何把具体工作落实好,习近平也给出路径:情况要摸清,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责任要落实,措施要有力。除了提要求、指路子,中央和地方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和问责机制,让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推动领导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当好“改革促进派”。
2016年已接近尾声,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仍“在路上”。正如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所说:幸福不会从天降。但只要鼓足干劲,逐步克服发展中显现的问题,一个长期向好的未来并非遥不可及。